1
这个春天里,终于放弃了那些执念,开始了新的职业化工作之旅。
为此,花了这么些时间来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过程不断告戒自己别自以为是,咱就是一个曾经想做小企业主没做成的专业技工而已,做到工作专业和职业化就好。
新工作像介于传统与互联网之间,又有互联网的996,稳定在线的长时间要求,又有出传统企业的链条长环节烦多的管理过程。
这些工作,在我眼里,都觉得有些重复以前的经历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只是换了一批人换一个业态而已。
传统企业谈信息化,做过了这么多企业IT设计,啥纠结的情况都算见过处理过。
而关于技术,原理通了只是环境不一样用法不一样而已,这几年没钱了就去靠自己去做技术架构讲课和输出,深觉得所得的妄谈技术论只是不清楚自己运用技术只是在解决问题的工具。
总结性来看,不管是老IT还是新IT,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于规划和执行,而规划和执行又可以归结于人的问题和资源问题。大概都可以这么装进去。
我以前也常给我的客户咨询方案完成后,我都会引导到人的归因上。我的客户最后总是会认可我说的,咱要干啥事,就得往哪方面去优化人才结构。
毕竟所有的想法,不管大与小,合适还是超前,都归人来干出来。诚如所言:事在人为。
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踏入一堆新项目接学掌起来,会有些什么经验?
先是工作现状梳理,把人和事、事的难点人的症结先搞清楚,这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出来了。
其 次,开始去调研或者引导确认清楚业务目标和路线。业务目标可能来自于企业高层,有时就是来自于老板;有时来自于自己对趋势前瞻性的理解。
咱们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见识为企业创造的业务目标,本来没想到你提出来了,大家一想也对,是要这么做,这也是找到目标的方法之一。
不管怎么来的业务目标,一定要得到你的管理者的确认和共识,无共识就不存在目标确认。而路线是如何把最终目标分阶段实施的计划。
如果一个目标一蹴而就,定得简单轻易自然不可行,目光太短和保守难以承担领导性的责任。
所以目标会考虑较长周期内的需求,自然是难一步做到位,需要一个执行路线规划,这个路线代表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资源投入,也一定要获得管理者认同才能得以实施。
然后,努力获取高层支持和执行资源。这在业务目标确认时就该想到,提这些目标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能支持吗?
否则,提的太超前了不务实的目标是在给自己挖坑,拔高了期望却走不动,不如不动。
接下来就是落地执行。按照路线规划,争取和保障资源实际取得,解决过程中变化的情况,最终都在往目标前进,这个过程算是比较轻松,只要目标和路线获得了共识,无非是用心和努力。
只要把方向和路线搞清楚,知道手里有些啥,要往哪里去,为了走到那个点能要得到些什么资源和团队,那就按路线和计划打下去,有怪打怪。
这是这一阶段在做的事。
2
日记停了一个来月。这一个来月就干了上面这些事,也不是没写没记东西。在适应新工作过程中,总有很多想法和念头在交织出现,有时情绪化,有时自怜一下。
记下大多是情绪,日记刚写一段话,看到自己的浮躁,看到自己的懒惰,自暴自弃,合上电脑,如此往复。
一边用工作还在摸清楚中来劝慰自己没事的,没什么人看更没有人在乎你立了什么目标做了多少,一边提醒自己,既然打定做十年功,就要年年日日练上功才有时间的价值。
摇摆的只是自己心的两个小人,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总是找些错的方式,因为要做对会不舒服,不安逸。
这两年时常早班和晚班的飞机,早班有时只能4点多就出发了,为了赶到9点10点的客户会议。
如果不太早出发呢,中午才能到,下午才能开展点事。常常选择晚班就是可以下午从容地做事,晚上还能见到几个人,然后再去深夜的机场,第二天大早依然要去处理事情,一切就是为了一点项目费用,一点收入,忙忙碌碌下来发现自己可以随便被谁都可以牵着走,因为它是“客户”。
有没有反省说这样不太对,有,但是身不由已一般。当然都是借口,没有那么身不由已。
现在好了,晚上工作晚了,跟公司说下,至少可以休个半天再去报道。所以这真的比自己做事轻松太多了。
生活也窄了,不谈"生意"不吹牛了,人的接触面小了非常大,没有那么多的五光十色,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听进来。再也很少早班的飞机在苏杭上海间来往,也很少晚班来在机场等着。
看人来人往多了,人会更沉默,更事不关已地旁观,没有以前听到啥新意就想跳进去做的冲动。
好处是慢慢生活时间有节奏,没有那么焦虑的生存感,也不需要迎合谁,用自己的技能和职业水平做事,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有时,在凌晨的夜里醒来,常常有种时间和空间的断层感,感觉自己还在冰地雪地那边讨项目,还在流溪边的北苑的混租屋里闻着洗衣液的味道难眠,又或者还在城西的公寓里压抑自己去迎合不知在做什么的决策。
一切如梦一样。
3
回来后,把自己撑胖了,体重仪上体重没有增加,但是身形却肿了些,大概是这一段一是心宽了些,二是吃喝增多。已经喝掉了好几箱酒,在后备箱已收拾了几次纸箱皮。
比如大哥叫去,不好不去。也不是因为只是去陪喝酒,大哥们有时也想照顾我,只是我没有争气样,没折腾个样子,大家在喝酒,我也不能端碗饭。那只好把酒倒上,干脆地喝下去,有教诲就听。
酒这种液体大概是种润滑剂,一张桌子上靠它来和谐气氛,团结气场。
师傅大哥说,你做什么都学得快,学习力快,就是定性不好,以前叫你别折腾,你做个技术咨询比他们小公司上的净利润高多了,也不坚持做下去。
我说,是, 我没定性。哥,给你倒上,我先干了。
他举了杯子咂了一口,我把大半杯赶紧给倒进了喉咙。
大哥继续说,年初说你要做故事写手,最近好像看你啥也没做,那得坚持,你别管写什么,你至少坚持做下去,其实做份工作适合你的性格特征,喜欢观察,学习力很高,就是要有定性,我相信你一定是咱们这群里出色的。
大哥用力拍我肩膀。我说,是,我没定性,哥,给你倒上,我先干了。
这种场景和话,大概是大家坐在茶桌上时不会说的。
散了后,独自走在晚上的海滨街道,清风徐来,城市快要歇下来,灯光却依然璀璨,这里和那里都不重要,重要是自己能在哪找到安定心,踏实的在做事比浮躁好太多。
按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实现,如实观照,不以过往而停步,也不以未来不清而茫然,这大概能实现念念不往,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