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沟通模式常常是比较有规律的,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有的家长的沟通方式属于告知型、建议型:遇到事情,不等孩子思考,就先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一股脑的告诉孩子;不给孩子处理的机会,直接给出自己的建议,给孩子固定的处理模式;还有的家长的沟通模式是控制型、命令型:用命令的语气控制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大脑,指挥者孩子做事,当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相违背的时候,就会严格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做。这些的家长做法都没有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考虑,不利于孩子将来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智慧的家长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这样的家长明白,孩子一定是要成长的,孩子的人生将来要靠孩子自己把控,怎么做引导型的家长,有一种方式就是转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从原来的告知、建议、控制、命令转变为提问的沟通方式,通过提问引起孩子的思考,改变孩子的信念,甚至提升孩子的格局。
提问的方式,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要回答出问题大脑至少要经过四大类:搜索信息、抓取信息、整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无形中会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意识。
长时间经历提问式成长环境的孩子和长时间经历告知、建议、控制、命令式成长环境的孩子,它们的思维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逯老师也布置了相关的作业,我来尝试着解答:提问式长大的孩子:善于自己动脑思考,遇到问题就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喜欢自主的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有主见,做事主动性强,喜欢挑战;反之,在告知、建议、控制、命令式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事情比较的消极,不喜欢挑战,习惯性的等待答案,或者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长大以后,有可能会陷入比较两难的境地,特别是在所选择的时候,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必须要听别人的建议才能做事,自己不敢去做决定和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成长模式,对孩子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个家长都要思考,我们是只顾眼前的利益,让孩子很听话做个乖宝宝,将来活在别人的思想之下,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有的时候自己会很痛苦;还是为孩子计长远,现在用比较麻烦的沟通方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不断的思考,在思考中反思自己的答案的解决方式,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答案,直到将来他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遇到问题不退缩,不逃避,勇敢的思考解决之道,喜欢迎接挑战,有积极的信念,会做选择,也会去自己的选择负责。
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是前者还是后者,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后者,我们抚养孩子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一天可以独立,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那么回过头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选择提问式的沟通方式,我们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去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神奇的功效,当然不是,给大家展示一个提问的模式,大家看看怎么样?你怎么不能管住你自己?你怎么这么不自觉?你怎么这个不会学习?这样的提问的方式,孩子会怎么想,第一孩子有可能会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我是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我没有自觉性,我不会学习;第二给孩子找借口的机会,为了逃避指责孩子可能会找很多的借口,否认家长对自己的否定;这样的提问方式是限制性的,让孩子有消极的情绪,把孩子引到了负面的方向,反而有点得不偿失。正确的提问方式要把握一个原则,要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做积极的、正向的思考。
比如说:你怎么不能管住自己?可以转化为“怎么样能管好自己呢?”这样就把孩子引导到管好自己的思考,而不会纠缠于负面的情绪。
逯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几个提高提问质量的小方法:1、加入关键词:可以,可能等;引导孩子思考我可以、这个事情可能怎么样,给孩子构建一个可能性的信念和思维模型;2、扩大孩子思考的宽度,不要把问题限制在一个方面,可以使用关键词:那些?有那些方法?让孩子可以想出更多的可能?3、当孩子可以思考出比较多的答案的时候,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把答案优化。可以使用关键词“更好”。比如能采取哪一种更好的方式呢?4、放大孩子的思考层级,让孩子考虑的范围不仅仅包含自己,也能包含到更大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做好这件事,对你们班级有什么贡献?做好这样事,对你一晚上的情绪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孩子的思想层级不断的提升,孩子今后自己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比较的全面。
以上就是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原则和内容,提问的技巧等有关内容的介绍,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不容易转变的,如果我们是控制型的家长,我们很难一下子转变到提问型的家长,但是只要去做,就会有改变,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建立这样的意识,提问的意识,如果有的时候还是回去直接告诉孩子,后头就可以反思,下次我怎么用提问的方式去提问比较好,可以自己假设场景去练习,也可以找朋友相互练习。之前我们属于“无意识,无能力”的阶段,通过学习,我们有了意识,再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做到有能力。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