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 第三章 |
共情的产生:为什么看你那么疼,我也觉得疼
共情是祖先馈赠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天赋,用以庇佑万物生息。
”我告诉他们:“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你可以向自己证明,你能扩展和提升对他人的宽容度。在每一次与人互动中,你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包容、更宽恕、更有爱。
共情就是那种让我们能基于自己的经历来做出适应和改变的内驱力。
如果没有共情的强大水流,我们就会一直在自己顽固认知的漩涡旁打转,被我们的恐惧所俘虏,被我们的过去所牵制。缺乏共情的生活会是一潭死水,循环打转,以可预测的模式不断自我重复,而鲜有能力打破这种单调的循环。
如果没有共情,我们根本无法建立任何有意义的连接,也不会有彼此关心的渴望或意愿。我们会过着孤单的生活,想法与情绪相隔离,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相互之间没有通过理解而彼此连接的桥梁。
高等动物都擅长读心术。
如果认为共情是能准确地理解另一个个体的体验并能敏感地做出回应只要看到有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明显遇到了难处,我们就会强烈地想给出回应。
在那个由痛苦、恐惧和非寻常状况而营造出来的与正常生活不同的空间里,发生了一个共情的故事。
共情的神经生理基础
共情对我们的生长、发育、生存都很重要。共情的能力是直接连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的,尤其是连在大脑中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区域中——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属于原始脑或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杏仁核是情绪脑,是快速产生欲望、暴怒、疯狂、极乐的部位,也是生成眼泪和储存我们最有意义的个人记忆的地方。
对于人类婴儿来说,出生时就已经基本长好了的杏仁核是绝对的主导,而发育很慢的新皮层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夺回主导。
不管多大的孩子,如果他们哭的时候能得到安抚,笑的时候能听到他人的笑声,他们就会相信外界会用安抚的方式来回应自己的情绪。
与有爱心和专注的人之间的早期互动经验,能温柔地呵护和加强产生共情的神经回路,这样能防止我们情绪的剧烈波动。相反,跟愤怒、暴力或忽视型养育者之间的重复互动会让一个人发出或接收共情的神经通路发生短路。
2.感悟:共情是可以被培养的。我们可以从与人的相处中发展、培养共情力。在心理治疗中、在婚姻中、在友情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共情可以加深个体对自己的感知,加强自己与他人的连接。学习如何表达共情,学习如何诚实、坦白、宽恕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功课。只有对共情的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希望改变、成长,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必须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实践共情。事实上,能够表达共情是感受共情的关键。因为,如同爱、宽恕、诚实,在我们想要收获前,应该先懂得怎样给予。
3.互动:
晚上回家,儿子吹着风扇,
我:你需要吹吗?
儿子:爸爸给我开的【前两天感冒发烧,知道是受凉啦】
我:所以,我帮你关掉,天气不太热,这边窗户还有微风吹来,可以啵
没有反对,认同了
4,感恩:感恩信任的VIP用下单来給信任,
感恩朋友等我一起回家——
”感恩老公等我回家,帮我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