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股市
投资者股市获利的两大最重要最靠谱的手段:企业的分红和企业的成长。
坚决不在泡沫期买入,也不一定在最底部买入——只在一个平常的点位进入股市,只要坚持长期投资,在过去近三十年的股票市场上,任何一次股价高点后的回调,都是一次介入的良机。
投资者最大的悲剧:市场需要资本时,你来了;而市场捧来利润时,你走了。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投资
要想化投机为投资,我的建议是:漠视,甚至忘掉股市的这套“即时报价系统”。
当身边多年不炒股的朋友突然也开始炒股时,就应该开始警惕市场在走向极度乐观。
股市投资者只有三件事可做:寻找一个好的价值,然后再寻找一个好的价格,最后就是买入并耐心等待。
投资的三大基本属性:确定性、平衡性、耐力性。
确定性:“低买高卖”。
平衡性:一是同类投资品种间的平衡;二是不同类品种间的平衡;三是不同市场间的平衡。
成功的投资者用自己的这套盈利模式和时间有机地进行结合。
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
我们应该放弃暴富思想。正所谓静水流深,不疾而速。
投资的步骤与原则
人生不可能靠积攒而至大富大贵,但人生的第一桶金却常常是通过积攒获得。
基本原则1:把钱放在安全的地方——安全性原则;基本原则2:学会让钱生钱——收益性原则;基本原则3:简单实用——可复制性原则;基本原则4:持之以恒——持续性原则;股票的兑现性、流动性,比实物资产更具有比较优势。
安全投资的四个特征:1.高度的支配性;2.畅通的流动性;3.稳定的收益性;4.边际的稳定性。
找那些低市盈率的(四五倍的)、低市净率的(熊市中破净的股票大把大把的有),同时又是一贯高股率息的(至少5%以上的)、又有一定增长潜力的、在熊市里被人骂得一文不值的大盘蓝筹股!
行业不要超过5个,个股不要超过10只。也就是我在网上常说的“三五个板块,六七只个股”。个股仓位不要超过25%——我再看好一只股票,单股的持仓位通常就是25%,最多不会超过40%。
1.从股市中抽出一部分利润,购买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年收益率10%,三年期。
2.从股市中再抽出一部分利润,购买一点黄金、白银(包括购买部分中行的纸白银、纸黄金),心底设定的投资期限5年以上,5年之内卖出的唯一理由,短期暴涨2倍以上。没有暴涨,就没有买卖。最长投资时限愿意放长至20年以上。
3.从股市抽出部分利润,作为生养二胎的备用之资:包括孕期保养、医疗,产后保养、看护、教育、家政等一切开销费用,目前物价水平下,可够五年支配。
4.继续加强股票账户仓位控制,保留账户内资产,60%—70%的股票,30%—40%的现金,始终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所谓“三要三不”,就是投资者在做股票投资时,一定要留下孩子的奶粉钱,一定要留下老婆的化妆费,一定要留下老人的医药费,千万不要卖房炒股,千万不要辞职炒股,千万不要借钱炒股。
拿出不超过你积蓄的四分之一,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进行投资。
第一个层次,按照年龄,进行仓位布置。具体方法是:20岁的人,以二乘九,得十八,留存下总资产的18%的现金,其余82%可以进行股市投资;30岁的人,以三乘九,得二十七,也就是说,可以留存下总资产的27%的现金,其余73%可以进行股市投资,以此类推。
第二个层次是针对不同的沪市大盘点位,对投资者股票与现金的仓位比例做了界定和标准。具体方法是:大盘3000点时,以三乘九,得二十七,即账户内应留存27%的现金、73%的股票;大盘4000点时,以四乘九,得三十六,即账户内应留存36%的现金、64%的股票,以此类推,在大盘9000点时,以九乘九,得八十一,即账户内应留存81%的现金、19%的股票;待到大盘到达10000点后,就应清空全部股票,账户内只留现金。
对于杠杆使用的环境,我认为要求至少也有两个:一是在市场底部。二是在市场开始向好的时候。(尽量不加杠杆)
好的企业通常都是有垄断性的。因为只有垄断才能产生超额利润。
好的企业,经营模式不必过于复杂,而盈利模式一定得能无限循环往复。
大多数人把成长简单地看成了利润、增速、ROE等简单的几项指标。但诸如品牌、商誉、客户群之类的隐性价值被忽视。
稳定经营、永续发展、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带来股利和现金流的企业,都是好企业。
三个层次的“投资交易体系”,第一层“投资投的是国运”,第二层“投资投的是行业”,第三层“投资投的是企业”。
>> 哪些行业值得我们投资呢? 一是长期发展,永续存在;二是有护城河(垄断、技术、品牌); 三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四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有定价权;五是必须是利润收入分红较为稳定的行业。六是在满足以上五点的基础上,如果还能看到稳定的成长,那就更好了。七是行业的盘子要大,流动性要好。
我选择股票的标准;低市盈、低市净、轻资产、高股息(分红),外加一条,适当的净资产收益率。
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股票市场整体的市盈率水平对于判断市场整体上是被高估或是低估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7)利率水平对市盈率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利率较低时,债券的投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愿意在购买股票时支付更高的价格。
需重视股息率和分红率这两项指标。
分红,也不要光看一次,要看历史,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注意一下未来能否实现稳定经营。
除权除息是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进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进行除权(XR),XR是EXCLUDE(除去)RIGHT(权利)的简写。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股东,股价就要除息(XD),XD是EXCLUDE(除去)DIVIDEND(利息)的简写。除权除息日购入该公司股票的股东则不可以享有本次分红派息或配股。
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个指标越高越好,因为越高意味着企业单位净资产赚钱的能力越强,也就是增值的能力越大。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增厚意味着市净率的降低。
实际ROE=名义ROE/PB(市净率)=(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1/PE。(PE:市盈率)
比如,一家企业财报上告诉我们某年度这家企业的ROE是20%,看上去很高,不是吗?不过,这个数字,只是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100块钱的净资产每年有20块的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投入100块钱却未必会有20块钱的盈利能力。
打个比方说,我们买入这家企业股票的时候,市净率是2,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以相对净资产2倍的溢价买入。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花了100块钱,但是只买了那家企业50块钱的净资产,而这家企业50块钱的净资产只有10块钱的盈利能力。
换句话说,我们实际投资了100块钱,但实际盈利能力只有10块钱,对我们投资买股票的这100块钱来说,ROE只有10%。
这个10%,就是我们投资资本的实际ROE。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轻易得出实际ROE与名义ROE的关系式为:
实际ROE=名义ROE/PB
也就是说,作为二级市场上的股市投资者,其投入资本的净资产收益率等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购买股票时的市净率相除所得到的商。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更为准确。
四把尺子,一是点位,低的时候就买,高的时候就卖;二是整体市盈率,达到历史底部的时候我就买,接近历史高位的时候我就卖;三是盈利水平,只要基金的净值比我最底部时高出一倍,我就会考虑卖出来了;四是看周围的人。
股市“整体市盈率”这个概念。同样的点位,不同的时间,可能市盈率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前两年大盘3000点的时候,可能整体市盈率是40倍,这两年又回到3000点,可能整体市盈率就只有30倍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年国家经济在发展,这些上市的企业盈利的能力也增长了很多,所以同样的点位,市盈率就变小了。
一是她始终相信国家的经济总是在不断往上发展的,所以股市的总趋向是不断向上的。 二是她对市场充满敬畏,对市场趋势的力量高度警惕。
我给出的选股策略是:低估值+高股息;我给出的组合策略是:半仓蓝筹半仓成长;我给出的操作路径是:在熊市期间大半仓低估值、高分红的蓝筹股,作为“压箱底”老货留存在手,然后精心挑选同样符合估值和分红要求的两三只小票,在此后的漫长持股岁月里,利用每年高股息带来的流动性,不断加仓高弹性成长小票,把组合渐渐调理成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待到牛市行情时,逐步沽出。一轮行情过后,轮回重新进行。
投资界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股市在投资者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有80%的时间是等待和忍耐,这段时间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损的,只有20%的时间,股市是上涨的,也就是说,股市投资大部分的收益来源于这20%时间上涨的贡献。
能力圈和护城河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投资。重要的有两点:1.只做业务简单的、看得懂的投资;2.绝不贸然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军。
一定要注意那些大搞跨界并购扩张的企业,因为投资历史表明,这类行为失败的案例远多于成功的案例。
>> 企业盈利能力强,则企业的估值就应该高;企业盈利能力差,则企业的估值就应该低。
估值
第一种资本收益率估值法
经营者可以通过调节账款、计提损失等方式来调节当期收益,也可以通过售卖资产等一次性损益的方式来调节收益。
>> 雅戈尔就通过计提损失的方法,合理地隐藏掉了10亿的地产收入,然后在次年一季度财报公布的时候,又通过账款调节的方式,通过地产收益这块把这个10个亿的收入释放出来
>> 一是盈利方要注意去掉非经常性损益。比如一家亏损的企业通过“左手倒右手”、自家货卖给自家、增加应收账款的方式增加盈利,就是一种严重的欺骗行为。
非经常性损益;这种我还不会看
>>二是在谈到资本收益率这个概念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名义与实际的区别。
第二种净资产估值法,企业的经营同样如此,资产相同,创造的价值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净资产估值法,只考虑到了资产的因素,而没有考虑经营者、劳动者、专利、垄断权等非物质资产。后者往往更为重要。投资者投身股海,一味地盯紧PB值,一不小心,也很容易掉进坑里。
看两个部分的基本面:一是企业的基本面。包括企业资产、经营能力、企业文化以及盈利能力等方方面面。二是市场的基本面。包括经济周期、货币环境、财政政策等诸多宏观因素。粗暴一点,可以把上述两个因素简单归纳为“业绩+货币”。
>> 第三种股票估值方法——“股息率+利率”估值法。其基本框架是:将股息率和社会无风险利率进行比值计算,然后乘以当期股价,即可推算出未来无风险利益变化后的股票估值。
它只对有长期稳定分红的企业有效;2.它只对稳定成长的企业有效;3.它只是一种粗略的估值方法,不要把它教条化使用;4.它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我们今天在书中推荐和探讨的整个交易体系中的一环;5.它需要和其他选股标准与原则系统化使用。
一是证券化率,二是总体市盈率,三是历史前值,四是国家大政,五是股民心理。
沪市的整体市盈率常在10倍到60倍间波动,10与60都是极端估值,靠近都是最佳的买入或卖出时机。但国家一旦出台相关重大政策,就应当仔细分析和研究。尤其在市场的极端环境下(大牛或大熊),国家的政策指向,是不难判断的。 沪市大盘整体市盈率在10—15倍,就是低估阶段;15—30倍,就是均衡阶段;30倍以上,就是高估阶段,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的阶段。结合前边章节我们探讨和总结的内容。
沪市从底部反弹达到或逼近100%,我们就应该有序退出了,从最高点下跌幅度超过30%—40%,就应该做好逐渐投入的准备。
一是底部或者顶部,都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具体的点位。到了底部区域并不意味着马上会升,到了顶部区域也并不意味着马上会降。但在底部区域敢于重仓、在顶部区域精于控仓,放长周期看,都是必要策略。二是底部和顶部可遇而不可求。
观察股民心理,有两个比较容易的方法:一是观察身边的人,二是观察一些必要的宏观数据。主要是选择股票开户或基金开户数据。这两个数据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入市的人就多,反之就少。
之所以开户数的高低点和行情的高低点会有一个迟滞效应,是因为从开户到资金转账到投资买入,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
“分红和股息”
你在大盘上看到的那个价格,只是股票的第一层次的价格,仅是一种表层的物理上的价格。股息才是股票的第二层次价格,所以,股息率,在分红率相同的前提下,当然是越高越有价值,越高越有吸引力。
社会无风险收益率:我喜欢选择一年期银行定存利率作为股息率的参照物。
三五个行业,五六只股票。给他制订出了一个操作计划:2700点时,买入三分之一仓;2500点后,再买入三分之一仓;2300点之下,满仓。给他叮嘱:如果2700点初建仓后,大盘弹起,就不要加买了,以后没有机会的话,也不要遗憾,因为你现在的目的,还不是赚钱。
3投资要有远见
>> 一是我事前做了精心的调研;二是我在做决断时抓住了核心要素; 三是我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一种长期的思维。
4 心态问题:投资与人生息息相关
>> 1.终胜思想;2.永远不要被短期情绪控制;3.低点兴奋,高点冷静;4.寻找最舒服的姿态面对市场;5.放弃暴富思想,静水流深,不疾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