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元宵节,照理当天就该出这一篇。对于二十好几年前的初中生活来说,这首生查子,简直是无聊透顶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股清流。
因为
这明显是一个爱情故事。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夜,就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就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这个爱情故事以元宵节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
痴情男子。
痴情男子。
痴情男子。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女性读者而言,痴情女子,令自己唏嘘,感慨,心酸,并且怀有残忍的侥幸:幸好不是我。然而,痴情的男子能够引发的情绪绝对是喜欢、感动、陶醉,并且产生强烈的遗憾:为毛不是我?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痴情男子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至少跨越了两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里的花市是火树银花不夜城的花,也就是花灯的花。这样的夜晚,不但可以观灯赏月,也可以谈情说爱。可以在拥挤的人潮里牵着手,看花灯,趁着拥挤的人群搂一搂;也可以在灯火阑珊处肩并肩,说情话,好羞羞。而这一对男女主人公,明显属于后一种,月上柳梢头,证明他们约会的地点不大像在闹市区大街上,而是在某个偏僻的小河边,花园里。 只有月亮看得见他们,这是只属于他们的伊甸园。而这个美好的约会从黄昏时分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人约黄昏后,我们似乎可以看见男主一整天的期待,期待太阳早点落山,期待黄昏早点到来。词人并没有写具体约会的情状,但是月明柳暗的缠绵,时光流逝的不甘,还有远处灯会上喧闹的人声、炫目的烟火作背景,越发让这对约会的恋人有一种被世界遗忘只拥有彼此的错觉,有一种得月亮见证必定天长地久的憧憬。
多么美好的元宵节,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镜头一转,就来到了今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元夜还是那个元夜,灯市还是那个灯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满城灯火,尽情狂欢。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大街上也从来不缺好看的姑娘:“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因为“月与灯依旧”,一切都似乎不曾改变。但是,读到最后一句,只十个字,却让整个世界失去颜色,让所有的灯火瞬间黯淡。去年跟我你侬我侬、柔情蜜意、海誓山盟的那个人哪去了?唯有两行情泪,湿透了衣袖。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词人没有说。过后又怎样?词人也没讲。他只是把两个镜头堆叠在一起,营造一种情绪,引发一份感慨。山盟虽在,佳人何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而那多情的月,柳,而那热闹的花市,一情一景,徒增伤感而已。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此地空余断肠人,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初中里的我们,一边读,一边唏嘘,在脑海里每个人把这个没有头和尾的故事勾画出私人版本的完整稿。
现在来看,这首词真是一部绝佳的文艺片,开放式的剧情,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参与感。布光,背景,用色,无一不有腔调。最赞的是镜头的剪辑,从闹市,到幽境;从去年,到今年。
其实这首生查子,跟另外一首唐诗很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下一次来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