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对孩子吼,你看谁谁谁怎么样,成绩又好,兴趣又广泛,讲话又得体,结果你呢,这不行那也不行。
在我看来,孩子固然有先天上的差距,但这是孩子无法改变的,归罪于孩子不努力,并不合理。事实就是,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也是别人家的家长。家长不够努力,却寄希望于孩子能够反超,这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家附近就有这样两个家庭,家庭条件类似,父母受教育程度也差不多,教育的孩子却大不一样。一个经常朝孩子吼叫、打骂、责备,孩子就拖沓、叛逆、消极,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孩子哭闹的声音。另一个对孩子关爱、支持、理解,孩子就自尊、独立、奋进,考试成绩总维持在班级前几名,才艺方面发展也不错,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家长至少有几个方面可以努力。
第一就是保持学习的习惯。我们要相信,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如果家长自己有终身成长的心态,坚持学习,孩子不可能会差。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第二就是控制情绪。很多家庭都存在“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主要就是父母没有控制好情绪,习惯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往往却事倍功半。
第三就是做好榜样。父母必然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对象,父母怎样对待自己、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金钱,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所以,哪怕是装样子,也希望能装一辈子,这对孩子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