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是南京的古称,也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这就不得不再提起秦淮河了,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老南京旧梦的万种风情都在这里,“秦淮”二字最早出现的文字记载是唐人的诗中:“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余,至今人道江令宅。”
在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金陵,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了一件的感人故事。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他们在危难的时刻放下个人的生与死,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教堂内的人们,面临了一场孰生孰死的选择。
起初女学生对这群烟花巷柳的女人们有着最普通的人的偏见,她们互相不满,但当真正的选择摆在面前时,这群女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替女生们去赴这场生死之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节没有出现在她们身上,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未曾低头卖国。《金陵十三钗》,是由一群秦淮河边青楼女子引发的,对人性的自省,对传统价值观的拷问,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考量。某天,能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乘坐花船泊秦淮,阁楼倒映在水面,游船划过,灯笼的影子摇曳生姿,欣赏着“夕阳芳草小桥东,碧波粼粼向晚风”的景色。幻想着是否也有一位青年才子踩了某位佳人的琵琶声,便一眼定情了?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缅怀过去,抚慰民心,顺应民意,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的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
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