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原生家庭,就是从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中所了解。书中的原生家庭理论,让很多人仿佛找到了自己性格缺陷,成长后的不幸的源头。仔细想想,原生家庭的罪恶真的会有那么大吗?那为什么很多人看过这本书后都能有着感同身受呢?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学校、工作等等社会关系,但唯独家庭你是没办法选择的。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往往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没办法选择的无力感,和无法调和的矛盾感,让我们对于家这个组织有着格外复杂的情绪。
人在18岁成年之前,原生家庭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可是过了18岁呢?18岁以后我们更多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与塑造。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的组织中,需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们会看到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会遇到五花八门的事情。原生家庭在我们身上刻上的烙印,正在被社会这把刻刀慢慢修正。时间不能完全抹掉原生家庭的印记,但也会如风沙慢慢侵蚀岩石一般,最终慢慢定型。在内外力的作用下,或为高山、或为平地、或为陡壁、或为沟壑......
前不久看到papi酱在节目中对于人生的排序,不禁想到了《家为何伤人》里面的有关亲密关系的见解。中国社会老一辈人的观念中,最看重的家庭关系往往是亲子关系,因为这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传承,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夫妻关系。
回顾很多家庭关系,夫妻之间婚前亲密关系到婚后的"抱怨丈夫、厌倦妻子、溺爱孩子”等等不健康的关系中。这种情况下往往都是忽略了家庭的核心关系,核心纽带其实应该是夫妻关系。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用"家庭的定海神针"来形容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爱情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在过去的日子里,你有没有听过父母说:“当初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听到类似这种话不下百遍。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为了你的幸福舍弃了我自己的幸福。在父母沉浸在自己的自我牺牲的时候,可是对于孩子而言这话里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孩子,你是我痛苦的源头,我的不幸是因你而造成的。相信一直听着这样暗示的孩子,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幸福吧!
固然爸妈都是伟大的,可是他们却忘了一个事实:孩子迟早要离你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而你身边的伴侣才是可以陪伴你一辈子的人。
每个家庭的本质,就是一个代代相传、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生生不息。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
现今社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糟糕的婆媳关系、念子情节等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以爱的名义关心他们,实则都演变成关于爱的谎言。
正常的夫妻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除了为对方做出改变,还有接纳和包容,看到对方的长处,也能包容对方的短处。这也就是著名的木桶原则,看一个人看其最短处,是否是自己能够接纳包容,是否触碰到自己的原则底线。只有适度的包容、接纳对方,才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情感联系。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支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专一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致橡树》
你是你,我是我,但是你们在一起。彼此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可以完整的在一起相爱。
健康的家庭,是要给孩子和父母足够的爱。但同时也需要懂得分离,让孩子能够飞向更广阔的天空。保持亲密的夫妻关系,给孩子爱的教育,用爱筑起一道道城墙成为他永远的依靠。让家,既可以是我们心底最温柔的软肋,更可以是我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