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了商队,旅人独自前行。
他沿着河走,因为他不认识别的路,但是他知道这条河的下游是棕榈泉镇,一个比较大的镇子,到那里再考虑接下来的目的地吧。
白天,不时地有阵雨,他撑起透明塑料伞,雨滴滑过透明伞面,又迅速离开那片塑料膜,往地面坠去,远处乌云笼罩了天空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与海平面相接处依旧蔚蓝。他呆呆地望着海平面,莫名悲伤的感觉蔓延,眼泪不自觉地顺着脸流了下来。
为什么会哭呢。他抬手擦去眼泪。也许是因为走了太远的路吧。现实的不如意,目标有时候看起来如海市蜃楼一般模糊不清,不过目标仍在。他皱紧了眉,轻轻呼出一口气。
雨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天色渐渐变暗,如轻烟一般的紫色与粉色共同将河边渲染成一幅温柔的图景。
他凝视着那片暮色和点缀河对岸刚开始亮起的一两盏灯,浅紫的暮色过于温柔,他想在其中睡去,也许这样可以慰藉心头的烦忧。
暮色渐渐加重,直到紫色不复存在,他收回看向河对岸的目光,看向前方。走在前面的人变成了一条黑色的影子。
街灯亮了。
河对岸有座桥,排列均匀的灯光在两侧分布,桥灯与河旁民居的散落的灯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景。
偶有倒影的漆黑河面,未归岸的渔船打开照明灯,黄色的灯光在水面投下不规则的倒影,浮沉明灭,正如旅人的思绪。
万物熙攘,利来利往。人渴望文明与火光,却也始终无法摆脱本性中的残酷和愚昧。仿佛天使与恶魔,共用一具皮囊。难怪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百种人,千般姿态。由利益或某个目的引发的其他人的反应、其作出的行为对事件的推动,结合具体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各方力量拉扯博弈,最终会形成或好或坏或一般的结果。史书摘取了部分,野史记载了另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当事人的记忆中,随着岁月流逝化在风中。
创造人类的,是上帝。但根据规则”创造”了结果的,是人类自己。
人类天性中,设定了其具有愚昧、求知、贪婪、慷慨、诚实、狡诈等特质,在特定场景中,这些特质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在利益驱使下思考,作出相应的行为,产生或好或坏的结果。只要名为时间的筹码仍余留手中,就可以无数次地进行人生游戏之博弈。被欲望所控,人一生都在为利益奔走。
夜深了。行人渐渐稀少。
北风吹来,裹挟着雨后的潮气钻入旅人的衣领,他打了个冷战,收回散乱的思绪,准备找间旅店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