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从评分上来看,是!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抖音打造出“拥吻跨年”等成功营销手段,浪漫而不俗媚的点子迅速击中了万千少男少女的玛丽苏梦,谁不想在跨年那天拥有甜美的爱情呢?
正是那一天,猫眼等订票软件想看的人急剧增加。电影预售票房在上映的前一周超过了一亿元。
票房是高涨了,评分却跌了。
矛盾的爆发是在2018年12月31日这一天。豆瓣评分从上映前的7.5分骤降至6.5分,迎合大众评分的猫眼也下滑至3.5分。
元旦更迎来了转票高峰,而打五星好评的影评达人一半是因为毕赣导演前作品《路边野餐》的面子上。
《地球最后的夜晚》好不好看?
如果去豆瓣上搜索“《地球最后的夜晚》好不好看?”此类问题,你将会得到两种回答。其一,不好看,评分多数大众且占主导地位;其二,好看,评分多为影评人。
《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争议是营销的争议,它用俗媚制造热点提高票房,另一方面有损害了口碑。鱼和熊掌,始终不可兼得。
《地球最后的夜晚》无疑是一部好影片,无论是从2D和3D交互的新颖的剪辑手法,还是烧脑反转的悬疑剧情;无一不让专业人士拍手称赞,在台北的电影节中更是收获多项大奖。
《地球最后的夜晚》好在于宣传,不好同样在于宣传。“一吻定情”是一个吸引人的点子,可又太过招摇浪漫,让无数想要在恋情中留下美好回忆的情侣纷至沓来。
年龄阶层不同,观众水准也各有差异;就好如一个天天看唯美言情文的人去啃一本晦涩难懂的名著。
在加上影片倒叙,插叙等手法,导致大量中途退场,睡着的人,等电影散场了也就开始怀疑,自己看了啥?
文艺片的爱隐忍而细腻,需要用心去体会咂摸其中的韵味;等影片散场方如梦初醒。
影片是个好影片,可受众的人群不同,观众喜好不同,进而存在差异。我们不能要求大家看电影如同做一张语文阅读题一样,来解释一下“为啥吃苹果要吃核”。
面对观众大量“看不懂”、“一脸懵”等争议,毕赣导演直言,“如果你特别疲惫,不建议去看这种片。”它更适合一个人细细品着、琢磨着。
毕赣导演说自己“不顺从,不反抗。我想要讲的全部都讲完了,我想要抒发的全部都抒发完了。所以接下来,我自己写不出来了”。他无疑是个好导演,坚持自我;可是还是没挡住商业的冲击。利用商业的热点收获上亿票房,作为文艺片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是成功的;而另一方面,有更多电影人因而去了解毕赣包括其作品。
而《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大增,口碑下跌,究竟是鱼和熊掌还是双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