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鲁迅先生说,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和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芸芸众生,站在成功顶点的,可能只有金字塔塔尖的那为数不多的领袖和伟人,而普通人所付出的艰辛和奋斗,一辈子坚守和追求的事业和结果,或许只是为了家人的温饱,儿女的成长,自我的幸福。
说起慷慨和才气,谈笑间的敬佩和神往,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项羽,他生于贵族之家,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本事;曾几何时是拥有着江山美人的盖世英雄,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常人可能会感慨他的自负,他的失败,他的悲凉;但在李清照的世界里,却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忘我超越,却是江东子弟今犹在,卷土重来未可知的不甘和追求,在那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他虽身死,却犹获新生。
读楚汉演义,可能会羡慕刘邦的机遇非凡,可能会佩服张良萧何的才智聪慧,也可能会崇拜韩信的天众奇才;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却只有项羽的那份豪爽,那种气概,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努力,至今传诵,令人敬仰。
对明天的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人生的不如意,普通人能做的,或许真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但对于那些不屈的灵魂,无畏的信仰,不朽的气概,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总会有结果,总会有收获。
李斯,三十岁以前一无所成,青年时还在家乡一个县级单位里看守粮仓,直到有一天因为老鼠争斗而领悟出人生奋斗的意义,于是有了那句“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尔”的至理名言。从此奋发努力,终于成就了一身的丰功伟绩。
明朝永乐皇帝时期一代明相姚广孝,未发迹以前,在寺庙里出家为僧,敲钟礼佛,直到遇到了明成祖朱棣,策划了靖难之役,最终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李贽称赞他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保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皇帝与姚少师之力矣。
一个人的一生,有人可能会少年成名,有人可能会中年成功,而有的人可能老年才会有所作为;而所有功成名就的背后,只不过是默默地积累和付出;所有幸福美满的源泉,来自于每一天的寸铢累积和刻不容缓。
所谓努力的意义,在于经历过后从未悔恨的那份淡定与从容,在于遭受所有挫折与磨难过后的那份执着和坚持,在于无数的灾难和痛苦来临时,那份无所畏惧的洒脱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