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2的剧本比1强很多,故事更加曲折复杂也有反转,加入了很多恩怨纠葛和各方势力的绞杀
不过这剧本还是有很多硬伤的,这些硬伤在第一部也有,很明显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是美式编剧常用的套路,先预先构想出一个冲突的结构作为骨架,然后用各种解释来补全前因后果。这有什么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有时候你对于前因后果的解释很苍白甚至并不合理,这在第一部的丁修这个人物上最为明显,叶修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推动情节的工具,而且前后转变过于突兀,尤其是在最后要结果了他师弟的时候又莫名心软了,所以他做了那么多究竟又在干什么。。。。
第二部也有这样的硬伤,为了塑造起来男主的光辉伟岸的形象故意在吊桥诀别,对,我说的就是故意,我看到他们一行人到了吊桥那儿不走要杨幂一个人逃走然后死守吊桥我就觉得奇怪,你们为什么不过了桥再砍断桥绝追兵的路?可能有人说区区断桥根本无法阻挡追兵,所以断桥阻挡不了俩人就能了么?因此吊桥的戏也是编剧预先设想出来的情节冲突点,哪还能照顾到前因后果以及是否符合当时最正确的行为逻辑这些层面。
而北斋最后又回来这是无数电影中都会出现的桥段,北斋必须跑回来,北斋跑回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忘恩负义独自逃走的包袱丢下,意思是可不是我忘恩负义,是你拿刀生逼着我走的,所以北斋跑回来就是要在道德层面上给观众一个交代。
北斋其实是串联起整件事情的线索型人物,整个故事本来讲的就不是北斋与沈炼的爱情,更何况把北斋与沈炼的关系仅仅狭隘的理解为爱情就太掉价了也不符合整个故事所要展现的思考。况且当初沈炼要救北斋的原因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杀手救小姑娘差不多意思,《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杀手一开始救小姑娘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曾经有过简短的一些交流在对方心里留下了一些情感而使得男主在面对熟悉的陌生人面临生命受到威胁时失去了往日的漠然和冷酷无情。
因此在这部电影里作为线索型人物的北斋这个角色本身就不需要多么浓烈情感的表达,杨幂的表演刚刚好。
而电影里魏忠贤的东厂简直成了摆设,唯一的作用就是张译要捉拿沈炼二人的时候魏忠贤撤了通缉令送人头,结果最后的决战就是好人和好人的决战。
@路阳
(导演我下面的解读对不对?)
其实这片子导演还是想在最后拔高一下的,讨论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了战胜邪恶善就必须要比恶还要凶恶以及这种转变究竟是不是值得的。关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矛盾,为了集体的胜利是否就必须牺牲个体?这其实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说的,而导演的答案则是沈炼的选择和回答,沈炼对陆文昭说你们这样和魏忠贤有什么区别以及最后选择救北斋,北斋此刻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至于杨幂的表演,要不是我看了片子怕是要被知乎er骗的死死的,杨幂表现还可以至少比刘诗诗好,有的地方没演足但是至少没有地方演的突兀,你们要拿杨幂和《英雄》里的林青霞比,那是远远不如,但是还没到拖后腿的地步。
有人说北斋最后跑回来在情绪上表现的不够,我倒是觉得刚刚好,因为沈炼后面的台词是下面这样的。。。
这台词确实有点中二,不过也是事实(也有可能是沈炼被砍的失血过多低血糖恍惚了,我低血糖的时候才会这样。。。笑),因为沈炼从一开始就是被卷入整个事件的,从他当初救北斋误杀总旗之后事情的发展就已经不受他控制了,他是被各方势力所裹挟推着往前走的。随着被威胁烧案牍室发现惊天大案的秘密,沈炼于是彻底掉入了各方势力的绞杀的漩涡之中。他当真没的选,也确实有小人物在命运和时代的大洪流中被裹挟的无奈,就像《北京折叠》里的老刀一样,不过他和老刀一样都决定守护一些东西,这里面包括人性和希望。
关于演员部分:
倒是张震演的没第一部好了,开场的台湾腔实在有点突兀,有几个地方的瞪眼我简直以为是和大宝贝杨颖学的,比如:
好朋友自杀,于是张震。。。。
雷佳音的表现还是比较稳的,这些年的打磨确实是下了硬功夫,在寺庙逼问净海和尚的时候吃着饭眯着眼讲着不痛不痒的话,最后拿册子对着净海和尚瞧了一眼,净海整个人都发毛了。。。恩威并施把裴文韶这个看似轻浮实则沉稳老辣的形象立起来了,可以说裴文韶这个人物的主基调就是在这场戏定的。
老班长 张译的陆文昭这个人物也是比较复杂的,前后有反转,前期观众会以为经历了生死想换个活法以为是要投靠魏忠贤,后来以为他还有点良心要救沈炼最后发现他为了成就大事已经人心泯灭,前期的谄媚窝囊,后期的残忍狠辣到死亡前和师妹的诀别很有层次感。
刘端端的朱由检说实话还是太单薄了,和张震对戏的时候基本上被张震碾压了,一个策划出惊天大案的将来会登基扫除阉党有帝王之相的人在气场上居然被一个百户的锦衣卫给震慑了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不过最后和魏忠贤对戏的那一场确实不错,尤其是最后一幕那种强压愤怒下的隐忍:
电影虽不完美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
最后导演,究竟百户的衣服是哪种的?这种的 ?
还是这种的?
欺负我没看过第一部么?(斜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