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精神领袖的微博,说她的教练告诉她练习拳击就是把一个动作,标准化模式化,并且在不断的练习中固化它,然后在格斗或比赛中灵活运用,总结出适合你的优化后的模型,并下一次遇到问题,再总结和优化,这就是进步和升级的过程。
这似乎是一条普世通用法则。
早晨,打开阳台门,看到一株一年多没有挪动过位置的耐旱植物,竟然疯狂野蛮生长,已经占领了一大片领地。而先生一直热衷打理,摆放地点经常换来换去,没事就换个土的一些多肉植物,已经死了很多批。猛然想到,这条普世规律不就是讲的模式的适应性吗?人照顾植物,所要做的不是打破固有模式,而只需要去优化模式。而先生的做法,却让原本已经适应的光照和温度,全部崩塌。有时候植物长着就会自然朝向阳光充足的一边,如果此时你去给他转一个方向,不是给他生长增加无谓的负担吗?生长,需要在原本适应了的模式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是彻底打破原有的优秀模式。
想到最近发现的自身思维局限,就是不懂更好的提要求和拒绝,于是做了一个七天每天提一个无理要求的计划,也就是希望自己通过刻意的练习,将这种思维能力固化在脑海里。优化的前提一定是先固化。刚开始的几次,不太适应,觉得这是要跟他人作对的节奏啊。几次以后,发现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其他人竟然全部都会接受了我的要求。这种思维的形成,让我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再将就,有不喜欢的东西马上就扔,对身体不好的食物马上就停,某些优秀习惯的坚持也做得更好了,例如:每日锻炼、阅读和早起。敢于对他人提要求,才能更好的对自己提要求,并且对某些不满意的事物say no。通过这一种思维模式的固化,加上之后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总结优化,定能加速成长。
再回想一下自己,一年之内突破英语发音的过程。一年的练习,我成为一名草根点评师,并且不断被朋友和学生夸奖,发音纯正地道,有老外的味道。没有国外生活的经验,也不是科班出身,一年达到这个效果,基本全都仰仗这一条模式固化与优化的思路。先从音标着手,将模式定下来,再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让这个模式根深蒂固,成为自然反应和本能。再通过其他各路渠道,原声电影,老外的教学音视频资源等等,对自己的发音系统不断进行优化纠偏。通过这个模型的成功经验的反思,我又想到了一个办法来让自己在英语方面进行更好的提升。
另外,就是在健身方面。模式固化,大体就是让你的肌肉定型,让你的身体自主的产生肌肉来适应你的训练量。这就是为什么,你如果几天不锻炼,再重新拾起,就能感觉到身体的明显不适。因为原本固有的模式已经在停顿几天后被打破了,若想要进步就一定要踏准节奏。
你能总结出你身边的适用规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