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护士与病人、家属间的碰撞越来越多,在社会上也掀起一波一波热潮,每人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产生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人体恤医护的辛苦,有人心疼病人出钱还受气,有人辱骂医护人员态度极差,有人斥骂家属医闹。
那我们不妨就来看看医患关系高频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出生一个月的孩子,到医院看医生。
医生说:“先去做颅脑彩超。”
夫妇一边做彩超一边问做检查的医生:“我孩子情况怎么样啊?没什么问题吧?”
做检查的医生说:“有点问题,拿着结果去问你挂号的医生吧。”
拿着彩超报告单,到了医生那里,医生说:“还行,就是间裂有点宽,6mm,问题不大,下个月来复查。下一个。”
一、听不懂。
相信很多人都和“夫妇”一样,不懂医生在说什么?大把大把的医学术语,扔过来把人都砸晕了。
很多时候医患关系常常存在因表达不清或标准不一而引发的矛盾。家属认为“医生说的大脑间裂是什么?都不解释清楚。”医生认为“我已经解释了,问题不大,观察就行。”这时双方就容易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明确标准,达成共识。比如:医生说:“还行,就是间裂有点宽,需要给你们解释下吗?其实问题不大,下个月复查就行。”听到医生这样回答,家属心里会不会舒服很多?而家属也会考虑后面排队的病人,大部分会放弃追问的机会。
二、不问不说。
医生认为:如果家属不清楚,肯定会问我的,没问我,那肯定是清楚了。
家属因为不好意思提问,可能对医生的不满日积月累变得极度厌倦医生。
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抱怨遭遇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人贴上“标签”,向其他人抱怨,抱怨只是对痛苦经历的重现,而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如何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呢?可以尝试使用“您可能不知道……”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同时也需要注意两点:第一,陈述不包含负能量和挑衅。第二,语气平和。比如:要医生为你解决问题时不要说:你可能不知道,要是没有我,劝告我丈夫理解你们医生的辛苦,他早开始要吵架了,你赶紧给我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而应该说:医生,您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让我十分害怕,您可以帮我解答一下吗?
你不说,我不说,便有了距离;你问了,我说了,信任来了。
三、都是他的错。
在与他人的每一次相处里,有什么是不变的?答案就是:你。
一个医护接触的患者不可能全是闹事者;一个病人接触的医生不可能都是庸医,
一个人并没有好坏之分,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思想让他们变成了好人或者坏人。因此,想要改变一个人,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你对他的看法。
具体怎么做呢?三个方法:
第一,保持同理心。试着挖掘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这病人如此生气是不是因为重大压力?这护士这么有气无力是不是刚刚下夜班?设身处地了解对方处境,有助于你放下偏见。
第二,第三角度。和你起冲突的那个人,难道就一无是处吗?他的父母、朋友、患者是怎么评价他的?他有哪些优点是自己没发现的呢?试着用理智的思维把他归到“好人”的名单里。
第三,宽恕。原谅会给你带来无限好处,因为憎恨别人让自己心情不好,影响工作又影响家庭氛围,得不偿失。
疾病可怕,让人失了方寸;医护人员辛苦,晚夜班让人整夜失眠。
减少专业术语;想问就问;自我审视。我们都希望疾病在有爱、信任的环境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