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笔记》:你的爱情是怎样从萌芽走到消逝的?



1

阿兰·德波顿的这本爱情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称之为爱情哲理分析。就像他此后写出的《旅行的艺术》一样,与其说是游记,不如称之为旅行艺术剖析。

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在航班上偶然结识了一位美丽的(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女设计师。虽然起初看起来只有建筑师一厢情愿地爱上了设计师克洛艾,但他们仍然在两次约会之后快速坠入了爱河。

随后,他们像普通情侣一样,甜言蜜语,上床,一同度过假期,同时也有争吵和怀疑:克洛艾为他准备的早餐里没有草莓酱,他觉得克洛艾新买的鞋子非常丑陋,因为出门时没带钥匙而互相责怪,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疑问等等。

最后,克洛艾出轨,他为此一度自杀,却不可预料地突然把所有的苦恼抛到脑后——因为他在一次晚会上结识了另一位美丽的女士蕾切尔。

读者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一个情节平庸的故事,但德波顿如抽丝剥茧般对故事中每一个心情的变化都提出了让人难以发现的问题(或者说课题)。当建筑师发觉自己对克洛艾美丽的眼睛和楚楚可怜的身影念念不忘,德波顿追问:爱的需要与爱上一个特定的人,哪一个在先?当建筑师为了保证交往的进行而声称与克洛艾同样热爱巧克力,德波顿追问:为了逃避而说谎和为了被爱而说谎有什么区别?而当建筑师困惑到底是克洛艾的什么方面吸引了他时,德波顿又追问:什么是美丽?什么是完美?

再让我们来看看《爱情笔记》的章节标题,大概没有哪个读者在看到目录之后会认定这是一部小说:

一爱情宿命论

二 理想的描述

三 诱惑的潜台词

四 真实的自我

五 灵与肉

六 马克思兄弟式思维

七 不和谐的音符

八 爱情与自由

九 美丽的含义

十 爱的表白

十一 你爱她什么

十二 怀疑与信念

十三 亲密

十四“我”的确认

十五 情感的间歇

十六 惧怕幸福

十七 挛缩

十八 爱情恐怖主义

十九 善与恶的彼岸

二十 心理宿命论

二十一 自杀

二十二 基督情结

二十三 省略的时间

二十四 爱情的课堂

德波顿的游记不是以风景描写取胜的,同样,他的小说也并非凭借情节的巧妙安置而引人入胜。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如果一位随笔作家来写一本有关爱的书,他也许会对爱的历史和心理稍作研究,不过他最终必须得用一种个人化的调子来写,使读者读起来就像跟朋友娓娓谈心。”

我想,这就是德波顿小说的动人之处:他并非是向读者单方面地讲述,而是在慢节奏的故事中引导读者思考;他并非打算构造一个诡谲跌宕却离生活很远的故事,反而尝试使用分析的眼光近距离地观看一段普通的爱情。这种分析不是感性的,而是更偏向于理性;不是为了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摆出两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以供参考;引入不同哲学阵营的观点来剖析关于爱情的追问,却不至于深奥难懂或枯燥无味。

2

当我们遇见心仪的对象,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你和对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多到令我们我们确信彼此的结合是命中注定?譬如同样对某种食物过敏,童年都有过摔断门牙的经历,或者譬如《暮光之城》中维多利亚擅长逃生而詹姆斯追踪能力很强的互补关系……

作为单恋者,我们总是能想象和他们厮守一生的无限幸福,可是当他们开始回应我们的爱时,为什么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却突然不再痴迷对方?

为什么在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我们会发现分开一段时间后的相见会显得格外甜蜜?

这些问题常常在恋爱着的人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仅仅停留在感觉和意识的阶段,而德波顿却把它们摆到桌面上,使其成为一个个可以探究的课题。

显然,德波顿是赞成爱情实证主义的。

“他们相信通过足够的思考和治疗,爱情可以成为一个痛苦较少、几乎是健康的人生体验。就让我称他们为爱情实证主义者吧。分析家、传道士、教派领袖、治疗师和作家之类的人,在认可爱情充满重重难题的同时,认为真正的问题必然有真正有效的解答。面对许多充满激情的生命遭受的苦难,爱情实证主义会努力找出原因(自尊情结、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情结的情结)并且提出治疗方法(回归疗法、阅读《上帝之域》、从事园艺业、沉思)。”

德波顿相信,把爱情放大到细节来分析,上升到哲学来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爱情中的自己,从而更好地去经营一段爱情。否则他也不会把小说的战线拉得这样长,并且对一个个细节进行从地表到地心式的挖掘。

实际上,德波顿这样一个想要取悦读者的作家,他奉行的是这样一种写作信条:既不是一味追求高文学格调的拷问式写作,也不是一味追求阅读快感的消遣式篇章,而是要创作出真正能启发人们如何更好生活的、兼具可读性与文艺感的作品。

这样的写作信条也体现在他的另一本书《哲学的慰藉》当中。德波顿说:

“哲学不应是躲在象牙塔中的文字游戏,而要成为帮助人们解决心灵伤痛的良药。”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德波顿谦虚地表示,“写书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人搞不懂为什么他的大著地球人没有人手一册;另一种人则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竟然有人肯巴巴地花钱买他的书而且认真读过”,而他自认为显然属于后一种,但是他却做到了把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既剖析得深刻到位,又以触动人的细节推动着阅读的进行。可以说,《爱情笔记》创造的阅读动力,丝毫不亚于一本推理小说的功效。

英国评论家菲利普·格雷兹布鲁克说他是“一个恐怕连扫帚的传记都可以活灵活现地写出来的作家”,当然不是信口开河。

3

我们常常说,爱情是多么特殊的东西,它如此具有魔力,以至于从初识感情的年纪到将近入土的所有人都无法避免沉沦于斯,同时又是如此无厘头,以至于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真正对它下定论。

但是德波顿让我们看到爱情并非上帝创造的独一无二的孤品,只能令人们在其中不断绝望和挣扎,而是同其他事物有着共同点。

人们或许很难想象,爱情和政治会扯上关系。

当恋爱进行到一切变得理所当然之时,爱情与自由的悖论产生了:

“我在乎你,所以我将使你心烦意乱;我敬重心中那个完美的你,因此我将伤害凡尘中的真实的你。”

建筑师在为了鞋子的美丑这样的小事与克洛艾争吵之后,在反省中遽然发现争吵本来可以避免:首先,她身上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优点,他没必要紧盯着她鞋子的美丑不放,否则就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和谐氛围,第二,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旁人不敢指出的不足,只是怀抱着这样一种想法:她将因为他的提醒变成较原来更完美的人。

而令人惊奇甚至毛骨悚然的是,这两点都归结于同一个原因,即“他爱她”,但这两点却分别指向了两个相反的行为:前者指向“不必为了鞋子和克洛艾争吵”,后者则指向“向克洛艾说明鞋子的丑陋”(将引发争吵)。

实际上,这场风波不过是另一个问题的具象化:在“无论你怎么样,我都爱你”与“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变得更好”之间,到底哪一种是对待恋人的合适方式?

而这一点,似乎与第九章“美丽的含义”也存在着有趣的联系与矛盾。

“政治学说中长期有这种愿望:用顾客和报摊摊主的亲切关系代替屠夫和牛羊的杀戮关系。为什么统治者不能客气地对待人民,容忍凉鞋、意见和分歧,自由主义思想家的答案则是:只有当统治者不再奢谈是出于爱而统治其人民,转而关注降低利率和火车准点时,友好的关系才有可能出现。”

而建筑师对于争吵原因的判断,恰恰符合这样的愿望。此时此刻,他不正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吗?

在第十八章,德波顿再一次在爱情问题上提到了政治——爱情恐怖主义

“你为什么不爱我?”/“你为什么爱我?”

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并不陌生。我们都不愿意任由感情变迁,直到消逝,而不实行任何挽回和急救措施。在这一点上,德波顿的答案或许会让你失望:

“一旦一方开始失去兴趣,另一方显然无法挽回离去的脚步。”

这样的感觉或许并未使恋爱中人感到陌生,但他们尽管对此一清二楚,却坚决拒绝这一答案。但绝望的氛围阴云不散地笼罩着他们,潜意识里对爱情不可挽回的承认一点一点把他们推向了爱情恐怖主义。

他们无理取闹,设法让恋人吃醋,互相责怪,明明想得到对方的爱却偏偏惹得对方生气,全然丢失了理性。他们明明听过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知道纠缠和任性是不成熟的表现,预想过对方会为此大发雷霆甚至直接使关系急转直下,但还是选择了最矛盾的央求方式——“当不满情绪无法通过政治对话来解决时,受损的一方就可能会不顾一切地采取恐怖活动,通过暴力手段从对立方那里得到和平方式不能实现的让步。”

而德波顿在这一点上没留任何情面,他用最直接最残忍的语言告诉人们,爱情恐怖主义和政治意义上的恐怖主义一样,暴露的只是慌张和幼稚的恼怒,一种面对更为强大的对手时对自己无能的恼怒。他要人们正视这一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们从绝望的愤怒中拉扯出来,并且尝试把理性的声音归还于人:

“爱情恐怖分子说,我通过惹你生气或让你妒忌使你来爱我。但是,矛盾出现了,因为如果爱情回归,只会立刻被当作是变味的爱情,爱情恐怖分子必定会抱怨说,如果是我迫使你爱我,那么我不能接受这份爱,因为这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爱情恐怖分子必然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否定自己,这就向恐怖分子提出了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爱情死亡的脚步无法止住。”

4

什么是成熟的爱情?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表面上,德波顿在用反叛观点与传统观点碰撞过程中,向读者呈现了这样一种爱情观:爱情的产生并非神圣的,而是随机的;其过程并非独一无二的,而是千篇一律的;其结局并非可以回转的,反而充满了不可控因素。

但事实上,德波顿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爱情观:承认那些令你无奈的事实,纠正你对爱情的理想,但不放弃理想。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需要破除的幻想是什么?我们所要接受的事实又是什么?

德波顿看到人们在陷入爱河时高举的爱情宿命论,于是提出了“爱的需要总是先于爱一个特定的人”;看到人们把心上人的每句话、每个行为都视为饱含深意,于是指出了自作多情的罪魁祸首——欲望;看到人们指责不爱的一方,于是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否定像功利主义者一样相爱。

把读者的愿望戳得千疮百孔之余,德波顿却一边在描绘着一种理想而成熟的爱情。

“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再第一眼就跌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只有在互相交流了以往的经历,交流了政治、艺术、科学的观点,以及晚餐的喜好之后,两人才能决定是否相信相爱,这是一个在互相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决定,而非想象中的共鸣与吸引。对成熟的爱情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对方,才会让爱有孳生的机会。”

“熟悉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亲密的室内语,有关他们共同的故事,不易为他人理解。”

“理想的爱情是,不因一个人符合标准而产生爱恋,而只是爱上这样一个人,无关财产和身份地位的本体的人。”

“成熟的爱几乎每一方面都值得称许,它的原理就是,敏锐地觉察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陷。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承受的代价:真还不如驾车冲下悬崖,结束一切。”

这样的逻辑看似矛盾,本质上却仍然是德波顿写作哲学的变体。他明白每个读者心里大约都有一个爱情的泡影,于是他要令其先“破”后“立”。他对每一个问题都没有提供确切的答案,而让两种不同的观点不断斗争,每当答案呼之欲出时,情节戛然而止,下一幕开始了。

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德波顿选择用小说的形式来述说他的爱情哲学:他永远不希望读者偏听偏信他的一己之言,他只希望读者看到爱情的更多方面,看到立体的爱情,从而帮助读者在生活的实践中拥有更多的考虑和选择。

5

《爱情笔记》一书的英文标题“Essays in Love”(美国版为“On Love”)也不像小说,其实,“essay”一词的意思更接近散文或者小论文。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哲思单元,围绕着一个论题展开,独立性比较强,但又作为整个故事的情节拼图而连接在一起。

德波顿用数字来标示每一个段落,这样的写作格式,恰恰符合学生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从爱情的实践中提出问题,搜索历来不同学派对该问题的结论,立足于某一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样的行文思路,恰恰类似于论文的写作流程。

德波顿或许向读者呈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即抓住困惑我们的细枝末节,从充满偶然性的生活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或者仅仅是寻找思维的模式,从而为正确处理好实际问题增加砝码。

有无数的人曾错过爱情,被一些该死的问题捆住了手脚,不管怎么挣扎也寻找不到答案,但他们从未想过,只要自己还沉浸在感性的痛苦之中,就仍然处在理性的对立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还有许多曾经令人困惑的问题,它们仅仅在他们脑中一闪而过,停留在表面,而德波顿抓住了它们。我们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爱情当然不会与德波顿讲述的故事吻合,任何两段爱情故事的走向都不会吻合,但是既然爱情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人们也可以把不同的爱情放在一起,找到其中的联系:我们突然撞见心上人时那份怯懦和小鹿乱撞是相似的,我们看见恋人和别人聊得火热朝天时的那份愤怒和醋意是相似的,我们被爱人放弃时想要伤害甚至毁灭自己给对方看的心理是相似的……

你可以在书中发现共鸣,发现对你以为无解问题的分析,发现通往成熟爱情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戏剧之处在于,爱情到来与爱情离去时那惊心动魄的巧合,仿佛上帝安排好一般:

“直到飞机轮胎落地,引擎反向转动,飞机滑向航线终端,准备将乘客卸在拥挤的入检大厅。当取好行李,通过海关检查时,我已经爱上了克洛艾!”

他欢欣鼓舞,满怀期待(读者也满怀期待)。

“直到飞机轮胎落在希斯罗机场的跑道上,引擎反向转动,飞机滑向航线终端,准备将它的乘客卸在入检大厅。当克洛艾和我收拾好行李走出海关检查站之时,我们的关系就正式画上了句号。”

他们会努力保持友谊,会设法忍住泪水,会慢慢抛却牺牲者或刽子手的感觉(读者也怅然若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4月 (英)德波顿著,孟丽译 因为这爱情宿命论,我们便不用考虑那个不可理解的论断:...
    马尔卡尔福尔阅读 1,028评论 0 1
  • “这几年你过得好吗?”岁月的沉淀让周秦的嗓音愈发低沉,一顿一挫间都显露出成熟男性的风度。 小花轻轻呡了一口面前的红...
    芒果悠悠阅读 299评论 0 5
  • 亮丝线蝙蝠针织,~咖黑均码✨实物亮丝质感更明确~虽有blingbling的感觉但是一点都不俗气而且贴身穿不扎人推荐...
    Um女装阅读 609评论 0 0
  • 我叫陈晓,我的好友林森昨天突然精神失常,他想不起来我是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甚至不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据我...
    牧千城阅读 1,058评论 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