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有感
我对纪实文学一贯保持敬畏的态度,对于他们的作者更是保持着崇拜和敬仰,所以当我在读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一书时,便对书中所描述的问题和表达的观点有一种极度的认同感。辛勤的工作是否可以让人尤其是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走出贫困的深渊?曾经我们奉为真理的话“努力工作就可以改善生活”是不是即将成为一句谎话?上面这些几乎是书中的观点,就此我也想就这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成功究竟需要多少的努力和灵感这类不劳而获的行为,真的只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吗?做什么事情才能改善生活?如何才能让光明更加接近每个人,而不是在指缝间渐渐消散呢?”
美国的底层生活我从未见过和经历过,所以我只能以道听途说的形式描述它们。作者在几个并不是很大的城镇中从事着几种在美国被认为是极度被剥削的感觉没有技术性的工作,体验着拿着最低标准的工资,过着没有保险且没有一个合适的居住场所的生活。作者用细致的文字描述着那些真正生活在这个阶层的人们所过的日子和他们所拥有的麻烦,还用着讽刺的笔法写着那些丑陋可恶的基层管理者不堪的嘴脸。在这些美国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心灵世界里根本没有阳光的存在,他们只能麻木的生活在一个奇怪的剥削怪圈中,这个剥削怪圈中只有两种方法画上终止的符号。一种是直到生命的终结,也是大部分的人最后的结果。他们的一生总是在努力工作→身体受到损害→被剥削→为了使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更加努力工作→身体受到更大的损害→更大的被剥削→为了使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这样的无尽轮回下去,直至生命结束。另一种则是获得政府更好地福利,捡起天上掉下的馅饼这类的随机的机遇,使用暴力产生犯罪等等诸如此类不劳而获的行为,使这种不堪的生活得以结束。刚才的解析就好像是对上面的问题做出最无情的嘲讽,因为问题的结果根本与人们希望看到的完全是反方向的。
在资本制度的剥削下,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已经耗费大量的金钱,哪有剩余的金钱可以用来积蓄和改善生活呢?或许你会说这是他们不足够努力,才会没有剩余的。那他们是不是足够努力就可以呢?假如他们足够努力,打着两三份类似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金币,从而达到积蓄金钱的目的。可是这样的方式又能持续多久呢?一个月、半年还是一年,他们就必须因为过度损耗的身体耗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病。而且不仅仅只是治病,还将失去所有工作的机会,从而没有了一切经济来源。这到底为什么呢?人们不是常说:“努力工作就可以改善生活”的吗?可到头来为什么他们失去的更多,难道这样话语根本就是一种谎言?大概没有人会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是对底层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句明知道谎言也会毫不犹豫去做的话。也许爱迪生先生的那句名言后半句才是关键,然而恰恰相反的却是前半句得以流传,而后半句鲜为人知。“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百万富翁在成功很多年后,对着一群希望向他了解成功秘密的年轻人讲述着自己成功的故事。我刚开始创业时只有10¥,我把钱全部变成了苹果,卖了一天的苹果后我赚了20¥。年轻人们急切地问道然后呢。百万富翁喝了口水,继续说到。第二天,我叔叔死了,他很有钱但没有子女,于是我继承了他的一切财富,所以我成功了。多么讽刺的故事,也是多么现实的故事啊!故事告诉我们。辛勤的工作不可能让人们走出贫困的深渊,想拥有财富最快的方法继承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我不敢祈求改变这个世界一切的不公和不劳而获的行为,只希望政府能以更好的福利方式和使市场更加公平的手段来让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获得更多脱离这个剥削怪圈的机会罢了。
我觉得未去阅读这本书时,认为世间尚有希望,即使中国的社会和市场已无希望,还有一个天堂——美国。但在我读完整本书时,所有的希望都与合上的书页一起逝去。我不禁的想问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带来物质上的美好生活?是努力工作,不,一定不是,它或许只能带来过早的衰亡和孤苦且悲痛的亲人。那是什么呢?可能是卑鄙的人行走在灰色的地带以掠夺的手段获得并不算干净的一笔资金罢了。又可能是无情的人利用亲情的筹码继承一笔用长辈血汗染成的灰色遗产从而获得成功。假如如我猜想的这样,凡遵守律法,有礼仪廉耻且善良诚实之人皆湮灭,凡逆行之人皆走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那么要善良诚实的品德有何用,要道德礼仪廉耻有何用,要国家律法有何用?我不知道答案,也害怕知道答案,或许只有在岁月中以事实的论据来告诉后来者这个猜想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