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经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很经典的一句以结果为导向 。
蒋经国也有四句名言:“不要说没有结果的话,不要做没有结果的事,不要开没有结果的会,不要写没有结果的报告”。
但这些话都太口号化,也不是太完整,我倒觉得可简化记忆为“不做与结果无关的事”。
从文化上讲,以结果为导向,更多是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讲的,也多半指初步拆分后的结果。比如一个企业,最高领导者当然是求得企业的发展(即企业大多数指标均衡良性提升),但是针对下属某人或某一单部门时,一定得把企业发展分解为某方面的具体事务,以在线教育为例,比如产品课程的研发,账号影响力提升,粉丝增加,成本减少等。意味着重结果轻过程(过程可以自己确定),领导者把行动过程放权给了下级管理者来决定,这也包括会包容过程犯错后再改正的可能。
在向管理者传递过程中,结果继续倒序被分解,虽然拆分每一步都需要准确找到最相关的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我个人认为还是领导者向下的第一次传递,此次的拆分最为关键。所以领导者可以不关注后面的过程,但不可以不关注下属对你发出的指令的理解与标的的拆分,他在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吗?他的对策是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吗?这一步是必须关注的。如果傻到坐等结果,那落空的风险可能是很大的。我今天在部门自夕会上强调,今年的部门的营收目标是盈亏平衡,但其他目标比如新媒体矩阵的粉丝总量,原创数量等都是要考核的,所以我会考核小组负责人,他们再去考核小组成员,所以我的第一次传递就确保了小组长会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也决定了他们向下第二次传递的质量和结果。那既然过程可以包容犯错,下属如果不清楚或不理解你的指令,多问几句,千万不要扯“我只要结果”,你要什么结果人家都没搞清楚或不理解前因后果,还不能问,那恐怕只能被后人理解为整人的玩意。领导者可以以结果为导向,不怎么过问过程,但无论何时,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级别,把话(要求)说清楚从来都是头等大事,还有提供一定的资源也是上级不能少的硬本事。
讲话的讲清楚了,听话的听明白了,资源有一定的保障,结果的倒拆分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人的能力、经验、思维水平、心态就全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