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着大家的分享,确是也受益匪浅!今天重新接着12月27日庄老师的问题来讲讲我的所思所想。
我们常常不敢开始,总希望自己准备好了再开始,其实我们永远不可能像我们自己想象中准备的那样十全十美,那不如马上行动,就算有瑕疵也不错!就像《自渡》的歌词:人生不能太过圆满,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
我们都知道西方学问讲求“方法”,中国的学问讲求“功夫”,也就是讲求层次。比如说读书这件事情,它就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诵书,也就是背书。识字是基础,诵书是起步。如果我们不把字词句篇章背的烂熟于心,也无法做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了!第二层是读书,也就是分析归纳书中的道理。第三层是念书,今心为念,只有把书中的道理放在心上,然后不断地去实践它、验证它才是真正的读书的目的。
最近两年特别流行拆书帮,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种读书方法论的优劣,我只单单说它的三个层次,也就是它的RIA三环节。R:阅读原文片段,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就做好标识;I:引导促进,也就是用自己的话去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程度;A:拆为己用。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来让这个知识与自己有关,并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正应用于自己的生命里。这和前面所提的读书的三个层次不谋而合的。
我们说我们做一件事情必然有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必然得一件事情的好处。如果我们看一本书不能得一本书的好处,如果我们看完一本书,结果书还是书,我还是我,那就等于没有看过这本书。那么以此类推,我们分享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的一位师父说过,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你得想3个问题,那就是:一、对方为什么要听你说,也就是听你说话有什么好处;二、听完你说的话,他会不会立马去行动;三、他行动之后会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的分享也有三个层次,也就是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把认为是好的知识和信息用语音形式读出来;第二重境界:我们把知识消化后用自己的方式把它重新复述出来;第三重境界:我们把已经体证后的心得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总结归纳,形成体系,并可供他人参照的一种分享。李笑来说过分享不只是把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儿享受就叫分享,而是首先这个好东西必须是你自己的,然后你再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儿享受,这才是真正的分享。很多人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去,跟大伙儿一块儿享受,那不叫分享,那只是“慷他人之慨”而已!
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思考:
1、我的分享到了哪个层次呢?
2、我的分享会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
3、我的分享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大家行动之后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