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怀古,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寻找灵感故。
也有“秋风红透悲凉事,索然无味是相思”之痴男怨女故
无数文人骚客辗转腾挪在怀旧一词数千年有余,我想我辈纵然磕破脑袋也达不到那个以竹箸草宣锦帛为通信载体的高度了。但我想说的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艺术的高度不能企及,但白话文的今天,对于情感的表达未必就不如古人。
因为人们对待美好事物的拥有和失去时情绪的表现程度是共情的。当下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去对各种情绪的描写,达到共鸣时,也可以让人热血奋腾,泪流满面。
所以综上,怀旧在某些程度上是文艺者的一种特殊技能,合理去发掘这些能量也不失为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另附小诗一首,聊表心情
旅人吟/寂城浪子
寒鸦忽落,向长风冷,败叶飘零,
孤乡自古荒漠。意难平处,长风微启,
黄土轻杀明眸,不应拭泪行!
惨兮兮,天下独白,大雪纷飞银妆裹!
多情自古杀身祸,天晓得,谁人应如我!
今朝梦断泥阳?西北望,大漠黄杨
何处堪租?几度踌躇,人间过客
便纵有万里红尘,难能孤身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