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最容易反射出三观态度的,是哪个时刻?我认为是挣钱时。
以前觉得,不少人挣钱过程中喜欢给自个儿加戏,俗称戏精;如今发现,戏精出了plus版——杠精。
-你说买股票基金赚了几万,他说狗屎运真好只是大跌前让你挣点儿罢了;
-你说月入5K也可以买房,他说你搞笑吧,在北上广深就是一辈子租房的命;
-你说国内平均月薪8000多元,他说我在二线城市根本不可能平均八千,这种骗人的数据你有脸说?…
挣钱路上本来有酸甜苦辣,杠精自带“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神奇功效,让酸甜苦辣瞬间变成“酸酸酸酸”。我梳理了常见的几种,顺便附上药方。
类型1:没钱别瞎理财型
被讨论了10W+次的话题了。“没钱时别理财?”在很多人眼中是疑问句,但在有的人看来绝对是加了3个感叹号的惊叹句。
算是曾共事过的一个人吧。前阵子热词“隐性贫困人口”,说的就是他没错了。
吃喝玩乐格外讲究,账户长期钉在负值区,几张信用卡刷得岌岌可危,最鄙视的事情之一——理财。
一旦有人讨论理财产品,他无一例外送上白眼,“啧啧,理财挣几千几万有意思吗?像我懂得消费生活才有品质。傻子才理财!要'投资自己'你们知道啵?”(所谓“投资自己”当然等于买买买啦~)
掷地有声,理直气壮。
若有人辩驳几句,他更来劲儿了,噼里啪啦甩出案例:谁谁炒股半年亏了几万、谁谁买了5%的金融产品一年下来也就多吃几顿海鲜…总之,中心思想围绕“理财的人都没啥好结局”。
在此类杠精的世界里,投资是“可笑可耻”的代名词,只有把钱全部花光(外加近10万信用卡负债)才是无上荣耀。
类型2:指手画脚型
你:最近XX白马股表现不错啊,我打算入手。
杠精:你错了!怎么能买它呢?!一看未来就会亏(然鹅,并没有说清不买的原因)
你:那个互联网金融产品蛮不错的,收益8%,而且…
杠精:你错了!理财收益超6%的都是骗子,你居然想买?
你:那我买国债没问题吧?
杠精:你错了!国债收益跑不过通胀率,买了就是亏!
你:基金定投OK吧?
杠精:你错了,我定投了3个月亏了好几百!
你:。。。
发现没?就是那种面对他人买的金融产品,一开口就是“你错了!我告诉你…”的人群。核心奥义在于通过否定他人、拉高自我、刷出投资优越感。
“虽然我什么都不太了解,但我告诉你,你错了!”嗯,是不明觉厉本厉了。
类型3:华丽甩锅型
碰到好几次,有人留言问“某款基金or某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你觉得怎么样啊?”OK,我给出意见。然后马上有人追问:
“要是亏了你负责吗?”——我就想问,要是赚了你分我吗?
再比如,之前看到一篇介绍低收入买房的亲身经历分享帖。评论区意料之中炸开锅,“你还不是靠家里出了10万?”、“没参考价值,白说”、“家里没钱、工资两千,你就说我要怎么买?”…恨不得按住楼主让他立马12345地给出解决方案。
别人描述得再生机盎然,有的人却只看到乌烟瘴气。
建议也好、分享也罢,能对你money负责的人只有你自己。一味把责任甩出去,挣了算运气,亏了是常理。
什么叫干货?什么叫有价值?什么叫实操帖?“华丽甩锅型”杠精要的是给小Baby喂饭的架势,将挣钱的步骤细节、种种可能以及配套解决办法全部分类包装好,送到他们嘴边,从而实现“让别人手把手帮我挣钱”的完美理想~┓( ´∀` )┏
//
挣钱路上谨慎是好事、质疑是好事,但千万别加戏抬杠。
因此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对普通人而言,理财是了解投资世界最便捷的方式,没有之一。
没钱时要不要理财?钱多时自由选择,钱少时聪明选择。就算买点儿货币宝宝,潜移默化下也会开始关注基金;就算买点儿股票,也会开始留意之前从不在意的市场动向。
投了一些,就会操中南海的心。久而久之,看待世界的角度与面对生活的态度,都会起变化。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你以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你包容得越多,理解得也将越多。更何况大方面没走错,投资成绩单拿到及格分并非稀罕事。我承认有些高手操盘666,创造出令人流口水的神话,只是,作为骨子里的小白,我更喜欢稳住下限、再博上限的姿态。
无所谓对错,量体裁衣罢了。
倘若真遇上那种锲而不舍、以惹翻他人为己任的“战斗级杠精”怎么破?哈哈哈哈很简单啊,对待杠精的最好方法就是:
过得比TA好、赚得比TA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