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帝国》这本书让人觉得“大国”如“个人”,即便粗略的读完,对我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
一个国家为了崛起,不择手段的往前走。
只要目标没有完成,就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源进行折腾。
有一句话说的很经典:以上帝跟利润的名义起誓。这说明,美国人民把利润跟上帝放到一个位置。
在《财富的帝国》这本书里面,每个人,每个机构,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先说个人吧:
这本书相对以较大的篇幅描述了摩根的崛起,摩根以一起完美的股票收购而声名鹊起,后在促进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及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合作,从而奠定了摩根在美国经济界无法撼动的地位。
而钢铁大王卡耐基先生却不同于摩根的优越出身,他以一个电报投递员的职务做起,后来投资钢铁,并有意跟当时同样举足轻重的焦炭生产商HC弗力克合并。卡内基有一天感叹说:竟然会有这样的买卖。在1899年,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利润达到惊人的2100万美元之多。
再说国家:
以罗斯福推出的百日新政为例,罗斯福为1929年的经济紧缩画上了句号,美国人民重新拾起信心,经济开始复苏。
着重说明一下:机会。
不得不说,机会是手段的一部分,利用机会是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比如:世界大战。
比如:卡内基跟弗力克的合作。
而我的最大的感触有两点:
第一,明确目标,全力以赴不能再停留在当下的局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第二,寻找机会发展,而不是寻找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