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是币,“Token”是“代币”,也被翻译为“通证”,即“通
用的证明”的意思。绝大多数人,笼统地把两个都称为“币”,实际上这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谈区块链,是不能避开“币”的问题的,否则就是“掩耳盗铃”。但
是区块链不等于币,币更不等于区块链,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必须有币,
但是有些区块链没有币也是不行的。所以有“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
块链”之说。
本来意义上的区块链的“币”都是“公链”的“GAS”(燃料),因
为链是需要节点和矿工的,矿工就是节点的建设者和运维者,矿工支持
链的运转是需要进行投资和获取回报的,基于链的应用、交易等,是需
要成本的,因此需要“GAS”,也就是“币”。基于公链原生的“币”,一
般被称为“Coin”。
“Token”本质上是一种权益的证明,因此也分为“权益型代币”和
“功能性代币”。“Token”一般出现在基于公链诞生的各种应用型的区块
链项目上。“权益性代币”更加接近于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该“Token”
的项目或者公司的股权;而“功能性代币”是在使用该应用过程中为了
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进行生态建设和激励媒介。所以,“权益性代币”
的定价和升值基础一般是项目本身发展的未来的价值;而“功能性代币”
的定价和升值基础一般是项目中业务、服务的定价或者是未来使用该应
用的用户的数量多少及项目的经济模型设计的通缩所造成的稀缺性。
需要不需要有币,本质上是区块链项目本身的定位和经济模型所决
定的。比如公链项目一般都有币,而联盟链和私有链一般不需要有币。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公链项目的参与人是不特定的,是完全公开的,所
有人都可以参与的,每个人都可以去贡献也可以使用。但是公链的开发、
维护、节点的建设和运行,都是需要有人参与和付出的,如果没有币,
那么他们的回报从哪里来?没有基于币的合理的经济模型,就没有人愿
意参与到其中来了。而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投资和收益都是有固定的、特
定的对象的,所以可以没有币。
举个例子:区块链公链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网络开发语言,比如 C++、
Java 之类的,是一种底层的支撑技术。但是和开发语言不同的是,公链
除了技术本身的迭代进化之外,还需要节点去进行分布式记账、交易与
维护。其一:如果用传统的法币模式,在技术产生效益之前,或者说产
生的效益不够大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参与的各方的积极性?其二:如果
用传统的法币模式,各参与方之间,如何进行实时、有效、快速、不受
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结算?答案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