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本书很有趣,但是不知道这么有趣。
读完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去查了这本书的网上差评,有意思,分享之。
差评大多是专业的科普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写的,论证主题是某些观点是假设并未验证,而他讲成了事实,有失客观真实性。嗯…我有点分不清这是差评还是对一个故事讲述者的夸赞?
实际考古与研究工作肯定是庞杂又多面的,很多的未解之谜也只是各种猜想,证明证伪是专业工作人员的事情,但不一定是故事讲述者首先要考虑的,当成故事看就蛮好。
这本书讲了很多我这辈子可能也不会了解到的事情,比如如何确定遗址年代,如何给商周准确断代,火山爆发指数,奥杜威峡谷,新仙女木事件,咀嚼肌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往只有专业人员才能了解的知识被故事化和科普之后,我这种完全不摸考古门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能略知一二,感受一下科技发展带给考古研究的便利性所呈现的趣味。
这本带来强烈阅读快感的书,一开始我还按照计划来看每周看几章,最后几章实在没忍住一下都看完了。以全新的视角来叙述人类演化中国发展,匮乏是怎么塑造我们的,一点都不枯燥,没有陈词滥调感慨古今,就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故事和新鲜的知识点,会讲故事一部分是天分,但跟讲解员的身份肯定相关。去博物馆的时候,你是选择几十块钱的机器讲解还是大几百的讲解员讲解?别说讲解员的知识素养准确,那肯定怎么也比不上讲解器准确全面,还是讲解员吃香,碰上会讲故事的讲解员真是幸运,听的人感觉很享受,讲的人也很有成就感,多次下来讲解员有条件把简单枯燥的故事越讲越生动,由点及面串联成串,讲故事的能力也越来越好。
知识是一样的,但是趣味性带来的愉悦大不相同,一段时间以后你我记不住知识点,但是这些快乐顿悟的瞬间,细节清晰的故事却让人印象深刻,讲好多遍故事的人不厉害,能把好多遍故事不断演化成一本书的思考,厉害,没时间看书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作者在一席的演讲,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