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缺乏深度思考的原因在哪儿?

风的力量


每日向父母和关心你的人报备“在哪里”不难,可一提成长历程,便以“隐私”为由缄口不言,甚至煞有介事。但对写作者而言,何来真正的隐私?你不把心坦荡地交给文字,文字便无法拥有打动人的力量。

我欣赏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里的态度——他推开窗,让光照进回忆的每个角落。可惜到他女儿主编全集时,尤其在整理这部书稿,仍试图对往事做些修饰遮掩。这般欲说还休的扭捏,读来总觉遗憾。

地理,因带一个“地”字,仿佛沾了泥土气,显得笨拙;历史,因有“史”字压着,太过庄严,叫人不敢轻易开口。我们是否正因怯于直面自己的生命痕迹,才失去了深掘思考的能力?

都说我们缺乏深度思考,这是否正与我们不敢言说、不敢正视自身的来路与隐秘有关?若连自己的故事都羞于摊开,又怎能期待思想上有诚实的开拓?


跨过心桥

我崇尚曹聚仁,也崇尚巴金——他们用一颗真心照见文字,也照见了自己。唯有真诚地回望来路,才能走向更远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