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那边一顿胖揍过后,英法美俄四国提交国书要求换约。5月20日,咸丰皇帝看到了美国公使提交的国书,美国总统致咸丰皇帝的国书开头被美方翻译成了这样:“朕选拔贤能之士,姓列,名卫廉,遣往驻扎辇毂之下,任以亚美利驾合众国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之任。” 其中的那个"朕"把咱的咸丰惹乐了,批曰“阅所进国书内,该国王竟自称为'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这个傻皇上,大清政府在他领导下正在制造夜郎自大,掩耳盗铃的历史奇迹,他居然还笑别人,这本身真是一个极大的笑话。
在咸丰的嘲笑声中,英法这些“夜郎”已经攻占的大沽口,咸丰被迫同意义和。这让他很泄气,然而依咸丰这样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格,并不打算认输。
咸丰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方面,广州城虽然被英国人占着,但是团练频传捷报。这个捷报当然是假的,但此时太平天国那边被团练起家的湘军重创。咸丰觉得,这帮不识好歹的洋夷老是北上给我找麻烦,如果广州团练壮大,定能夺回广州城,直取香港,这样的办法岂不是釜底抽薪!另外,朝廷里面那些站着说话从来不腰疼的主战派们,纷纷向皇帝表示抗议并出谋划策。
帝师周祖培认为,之前之所以打不过英国人,一误于琦善,二误于耆英。只需要调集劲旅,重赏募勇,何愁打不过英国人?工部尚书许乃普更是算得一手好帐,夷人怕咱们的百姓胜过于怕兵,咱们只需要延续广州办团练的方法,凡杀夷人一个,赏银两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该夷不过两三千人杀完了,也不需要咱们花多少钱。我天朝上国文武群臣全都是这样幼稚的谋略,那就难怪咸丰会一路错下去了。
咸丰在左右为难之中还是派了大学士桂良和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去天津议和。扭扭捏捏的,还是和英国人拟定了《天津条约》。条约传到北京,一片的群情激奋。当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公使驻京。恭亲王要求谈判时把英国使臣拿下就地正法,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更是上奏咸丰:“复信谗言,隐忧社稷,贻祸子孙。”把咸丰骂的都没脾气了,奏折只好留中不发。
其间吏部尚书帝师周祖培联合24名官员集体上奏,痛斥了公使驻京的危害,一共八条,供大家娱乐:一,外夷进驻京城,咱大清不就被人监视了吗;二,外夷喜建高楼,那咱们深宫之中的娘娘们不就任由这些野男人看了吗?三,建造使馆,百姓就得动土拆迁,刁民众多,还不知闹出什么乱子来。四,皇帝出行,这些洋人不懂规矩不下跪,实在有碍瞻观。五,外夷会传他们的洋教,那我中华文明岂不是要被玷污?六,外夷尚未开化,民夷杂乱,惹出官司我们可怎么管?七,京师重地,洋人一来我们门禁税收可怎么办?八,朝鲜琉球等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外夷不懂规矩,岂不是坏了我们的面子?
咸丰一听大为不爽,就想抵赖,但此时已经没有退路。桂良看出了咸丰的心思,他在签约前向咸丰上了一道奏折,大概意思是说:“我签的此英法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实凭证,只不过是作为让英法退兵的借口而已。将来倘若皇上不想认了,只需要将奴才治罪,这合约就可以作为废纸了。”这种完全用流氓无赖的主意,竟然被咸丰接受了。而此时,离大沽口之战刚刚过去一个月,咸丰果然记吃不记打。
《天津条约》还是签了,签完条约,咸丰想的就是怎么毁约了。《天津条约》第九条规定双方在上海修订税则。为了毁约,咸丰也真是豁出去为英法准备了一份大礼。他要求桂良到了上海,直接向英法宣布关税全免,妄图一下吓傻对方,让英法从此感激涕零,再也不提公使驻京的事了。打咸丰并不知道,他这一句话让出了后来政府的1/3财政收入。如果真是这样,清朝的灭亡也会来得快些。
这时候咸丰并没有想老老实实的和英法修约,一方面,他想靠免除关税想抵赖《天津条约》,另一方面,他不断地撺掇广东团练,激励将士们把英夷赶出广州城。额尔金伯爵得到这个消息,立马火冒三丈,他决定立马南下给广东那些乡勇们一点颜色看看。
额尔金一南下,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咸丰,现在连棺材是什么样都忘了,立马变成了主战派。他下谕旨给桂良,英国人要是敢在广州动兵,就是他背约在先。这次我们可真不饶他了。咸丰怎么突然一下腰杆变直了呢?原来英法联军你撤兵大姑,咸丰就把自己最能打的僧格林沁派往天津加强海口防务,修筑工事,大练乡勇。
战备充分的咸丰这次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外夷,而究竟谁是真正的“夜郎自大”很快也就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