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辩论赛”

“辩论赛”是个什么玩意?“辩手”又是个什么东西?两拔人吵得昏天黑地到底有啥意义?喜爱辩论的朋友,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

其实,辩论赛是在模拟我们思考问题:教室或演播厅就如同我们的脑袋;正方和反方好比耳朵边争辩的两个声音;听它们争辩的“我”变成了评委和观众……总之,辩论赛就是把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演成了一出戏。

这出戏其实演的是“上课”。经过深入准备的辩手如同老师,观众和评委像学生一样听课和作笔记。“论”就相当于老师从整体上讲解论证过程。而“辩”表演的是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有老师作出高水平的论证、学生提出高水平的疑问,所有人的认识才能走向纵深的境地。

既然辩手如同观众的老师,那你我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他应该肚里有货、应该旁征博引、应该风趣幽默、应该思路清晰、应该用心聆听你我哪怕极粗浅的思考而决无讽刺嘲弄、应该深入浅出地解答你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以如果搞不清怎么做才更好,那就想一想“如果你这样给我上课,我会不会喜欢你?”

在观众面前演老师,在对手面前演学生。正是因为要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所以辩论赛中,辩手既要论证己方立场的正确,又要揭示对方论证的不足。而二者的统一,就是引领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问题背后的道理。

思考问题是“自启”,是“求是”,而课堂教学则是向观众“明”晰道“理”。这就决定了语言技巧、文采口才、逻辑风度、机智反应等等都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辩论赛的根本目的是“求是明理”。然而,正是因为过去的比赛总喜欢在“文明的吵架”中逞口舌之利,“辩手”和“辩论赛”才遭受了观众和招聘单位的白眼和鄙夷。

有人问:观点截然对立的双方,怎么可能同时都有道理?

我们说:那是因为面对这个问题,人类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有道理”。

价值观的世界是多元的,科学的世界处处可见“理论的丛林”。其实人类就像那些摸象的瞎子——能看到整个大象全貌的只有上帝。不同的科学派系、不同的价值观平日里相安无事,但在辩题描述的地方,他们却发生了碰撞——而正是这从两个不同角度的分析所产生的碰撞,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辩手的职责,就是用精当的语言,向观众展示这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严整论述所得出的对立观点。所以,高水平的辩论应该让所有人感受到,两个对立的观点,背后其实都有着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无法全然反驳的“道理”。

所以,辩手——甚至应该说每一位大学生,每一个青年人——其实都要培养这样一种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观点,尤其是你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用自己的理性去思量这些观点背后的道理,用批判的态度去考察这些道理内在的不足与前提。而更重要的也许是,明白其他人——不管他是谁——都和我们一样不具备上帝般的认知能力。这样对于所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他们犯下的,哪怕在你我看来是很愚蠢的错误,我们能常怀一颗宽容之心。

理性、批判和宽容,这就是辩论赛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希望,有一天每一个辩手都能这样介绍自己:

尽管我们带着对立的观点互相反驳,但我们来寻求的却不是对抗与挑衅。恰恰相反,我们试图通过展示这些对立的观点背后的道理,为这种观点寻求更多人的理解和宽容,让这个由不同人、不同文化和不同观点组成的世界,更加和谐与融洽,从而在锐意进取的同时能够求同存异……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假使多知道一分事理,对他人就少显一分神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几天过年,朋友圈除了晒吃晒玩晒恩爱的,还有晒抱怨的。有人说,生活真无聊,有人说,长大真不可爱。 陆陆续续见了很多...
    女夭阅读 4,221评论 8 4
  • 或许是我们60后生人在青春年少时不兴过情人节,或许是我和我的先生从来就没有过过情人节,更或许是我压根儿就没...
    何必曾相逢阅读 3,177评论 0 0
  • NSValue对象Objective-C 中的NSValue的详解一个NSValue对象是用来存储一个C或者Obj...
    向日葵_wwx阅读 7,13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