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心情愉悦,充满好奇,这是游览的常规心情】。伐竹取道【路不好走,纯是“野景”,兴之所至,道路不畅不在话下】,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这一景象已经不虚此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是一个大石头上的窝窝,足够壮观,也足够精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看这长势,颇似夏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是生命的象征,是自由的象征,几乎没有人不喜欢水中之鱼】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是永州愚溪的一段,流经小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这里需要质疑,永州处于湖南南部,夏季会很热,即使山里相对凉爽,但不是遮天蔽日的大树下的千仞峭壁下的瀑布旁或深洞里,很难“凄神寒骨”,这是深秋乃至冬天的感受。除非他感冒了,禁不得阴凉,否则应该是极为惬意的地方,暴热中的难得凉爽】,悄怆幽邃【这是讲小石潭的深幽】。以其境过清【这的清指向冷清之意,这就是心理作用了,问题是,柳宗元内心何以如此,是个性还是近期的心境?】,不可久居【本是消暑圣地,怎能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行六人,人声吵杂,也不会冷清,凄神寒骨的感受,自然偏于心理的。开头是“心乐之”,随后是清潭游鱼,绿树小溪,皆是美景,足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一度案牍之劳形的柳宗元,但竟然到后来“凄神寒骨”。这是不合逻辑的,问题是这不合逻辑的心情哪里来?也许原来心情就不好——只能这样猜,不然怎么看到美景不惊叹,只是冷静的叙述,即使见清澈的溪水,游鱼的欢乐等都毫无惊叹之语,很可能是心境烦乱,坐立不安,无心赏景,以至于认为“不可久居”。写景渐渐的转向写心情,景语变成情语,间接抒情变成直接抒情。是什么事让柳宗元如此不安?】
联系《江雪》,这首诗写出自己的孤寂甚至是孤掌难鸣的压抑。这首诗也是在谪居永州时写的,一个夏天,一个冬季。
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后,游山玩水,作《永州八记》。其中的《西山宴游》道出了自己的内心,下面节选几段: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这才是游山玩水,或者寄情山水,而《小石潭记》所述之情,则是犹犹豫豫,玩不尽兴,心不在焉,还偶感凄怆。这说明山水景物已经不足以抵消内心的压抑。柳宗元少年得志,21岁中进士,憧憬着“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但因为政治斗争的失败屡屡被贬,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加上个性内敛,郁郁寡欢,仅47岁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