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承周晖先生赐授湖湘文化一课,受益良多。周师于湖湘历史文化、典故人物熟谙于心,为某等解惑之余,亦旁有所得焉。近代湖南之人物历史,周师着墨尤多。近代中国之历史,若无湘人,诚不知当今是何面目矣。此非巷议月旦,实乃举世公论。近百余年之湖南,不愧“希腊之斯巴达,德国之普鲁士”之美誉。悠悠百年变局,彷如昨日,周师言至此处,慷慨之色溢于言表,台下诸生向往之情生焉。中有陋见请益于周师,幸周师不嫌其浅薄,一一阐发开示,不胜感激之至。课余闲暇,查阅典籍访求网络,与周师所授相互印证之余,于湖湘学派之沿革演进亦有所感悟,今记之如下,以待他日求教于诸师友。
湘学一派,肇于胡安国、胡宏父子二人,光大于胡宏之门生张栻南轩先生。言者多取此论。南轩师从胡宏,二胡受教于杨时,杨时出于二程,二程曾受教于周敦颐濂溪先生。濂溪先生祖籍永州道县,少年丧父,从学于其舅郑向。郑氏迁自福建,宦居衡阳。此无意溯其源流,然胡氏父子、杨时均为闽南人氏,濂溪之学或半出于其舅。闽学湘学相互蕴藉生发由此亦可见一斑矣。乃至朱晦庵先生北访,朱张二贤会讲于岳麓山下,湘学终脱一地之庠序而传之四海矣。
赵氏有宋一朝,重文抑武,至徽宗南狩,崇文之风更盛,各地学院纷起。古潭州乃湘学之中枢,岳麓书院名重天下。然考书院之前贤俊杰,由宋至清,以科举入仕之湘籍大员鲜,高中三甲者尤屈指可数。其与“道南正脉”之盛名几不相称。此何故哉?窃以为二胡开创之时,俱以讲求学问,修身经世并重为要,不事阿谀逢迎,故不见容于庙堂。遗风雅致,后世多遵崇之,此其一也;科举之昌,江、浙、闽、赣独步华夏,不惟学风颇佳,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相互提携时或有之。湘人既无黄阁之倚,又无乡旧之擢,欲显于当世,诚不易也;湖湘之士,多决绝勇悍之辈,实劲卒之良材也。此无他,湖湘水土浸润而已矣。至前清一朝,陶澍以降,曾左彭胡无不以军功扬于世,曾几何时,东南半壁俱宰于湘人,西北边陲,更赖湘人得以完璧。“无湘不成军”之说绝非一时空谈。
近世之中华,挽狂澜于既倒,舍湘人孰能为之?继往圣之绝学,又有何人哉?欲求近世湘人之思想变革,船山先生功莫大焉。船山先生之学,上溯张横渠先生之关学,脱宋明理学之窠臼,自出机枢,不拘于前人之成说。先生于经史子集无有不通,黄老佛释亦多臧否,巨著煌煌,学贯古今,实乃湖湘文化之巨擘也。“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船山先生节气之高雅,亦足为后世之师范。湖湘一地于近代人才辈出,名传四海,承王船山先生之遗泽无能尽数矣!
昔日群星璀璨,今朝孤雁阙如,延至今日,擎湖湘之学大旗者尚有几人?或曰,湖湘之学乃至其士,可为开创破局之栋梁,及至守成济世,刚烈有余而绵韧不足,不堪用矣!其果如是乎?
近日读船山先生连珠词,感其意蕴悠长,词句雅正。录其一于下,以飨诸友。
盖闻业有待于传人,无殊炫玉。
道有需于仿古,终晒效颦。
前百世而后千春,谁为知者。
抱孤心而临五夜,自用怊然。
是以花无尽采,非仍用其落英。
水有同归,不预期于后浪。
岁次庚子仲夏 于湘潭寓所 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