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自己的头脑决策机制,进而增加自己的认知决策能力呢?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中认知配比分别用四篇文章的做了逐步深入的分析。首先是讲述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感受都有的“三位一体”思维模型,这一特征横跨了物理学、社会学、文学和心理学;然后用这个由繁入简的思维模式对认知三原色(感知、欲望和恐惧)做了分析,进而对影响认知的影响因素做了分类,如果把个人认知比作一个董事会的话,这位董事会主席是不确定,或者是轮流坐庄的,最后对于这个状况,提出了如何控制认知的配比,即在董事会增加一个“独立意识”的席位,以观察各个董事们的表现,做合适的配比,让认知董事会的决策更优。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及过近年以来心理学家对大脑最新的一个理解是:人脑不是君主制,而是一个“多元政体”,每个模块都可以暂时接管你的大脑,轮流坐庄,各个模块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详见:《认识自己3-选择的心理机制》https://www.jianshu.com/p/302869aa405f
吴老师对于认知董事会的论断是符合心理学最新科研成果,而且他还应用了“三位一体”思维模型化繁为简地指出了影响认知的关键三个因素:客观的感知以及两个最重要的元情绪(欲望和恐惧),这样我们更容易看清头脑的认知机制和决策机制。
对认知董事会增加一名监事长,在特定的场景下对各个董事的表现进行物理立场地感知和觉知,客观评价场景与认知董事会作出的思考模式和行为决策,进而作出调整,再用行为之后的实践效果检验认知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论证了“冥想”是我们培养出认知董事会“监事长”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