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很多人都不能复工,必须都在家里隔离,也让大家有了一段难得又难忘的家庭时光。
但是孩子不开学,天天在家调皮捣蛋,确实也让很多家长头大,而且还要配合学校网课,兼顾孩子的学习,一天下来鸡飞狗跳也毫不夸张。一点不比上班轻松,甚至超出了上班所需要的脑力。
当然很多家庭的氛围都是比较融洽的。家长很自律,带孩子每天做做运动,玩玩亲子游戏,孩子也能自觉完成自己的事情,大家其乐融融。
可能是大家这几天还比较空闲,最近找我聊天的人比较多,话题不约而同都指向孩子。好像当了妈妈以后,不聊孩子还是件挺难得事。只要说是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到天亮都没问题~
大家总有各种不同的育儿烦恼,觉得孩子有坏习惯,不听话,开始叛逆难缠,脾气变大等等。惹得老母亲只想动手,却又不舍得动手。即使冲孩子发完脾气了,也得后悔一阵,真是矛盾的很。
在朋友圈看一位妈妈发表的动态
——“在家里好忙,和两娃斗智斗勇,斗完大的斗小的。”配图是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妈妈的背影。
背影是爸爸的视角拍摄的,角度拿捏的不错,妈妈的大长腿很上镜。但更抢镜的是妈妈那发火的架势。虽然只拍的背影,也让人感受到了很大的怒气…
很真实,也很普遍的场景,这估计是两娃家庭的常态。不同的是,有的爸爸也会参与斗在其中,而有的只是旁观者,看热闹的。
我们经常会吐槽,爸爸不会看孩子,网上也有调侃的话:
“让爸爸看孩子,能活着就不错了。”
“没危险的时候,爸爸就是最大的危险。”
虽然相对大部分妈妈的细致周到,爸爸可能确实差了很多,但是越这样越应该多给他们机会。同样做父母,妈妈也是一步步学过来的,爸爸为什么不可以?即使妈妈有催产素分泌,可以更好的照顾孩子,但也不是爸爸不参与育儿的理由。
想让爸爸带孩子,妈妈就要做好准备,不能用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应该给爸爸更多的宽容和鼓励。我们做一件事,通常是感觉能做好了,才会有信心继续做下去。如果一开始就总是不断的遇到难题,受到打击,愿意坚持下去的几率就很小了。
让爸爸感受到他是被孩子需要,被家庭需要。而不是被要求着,强迫着让他用不擅长的方式去做本应该可以简单幸福的事情。
比如爸爸通常更适合带孩子一起运动,做游戏,而妈妈听说爸爸给孩子讲故事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硬要让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如果爸爸有尝试,但是就是做不好这一项,但妈妈还要坚持的话,结局很可能就是爸爸受不了妈妈的数落,以致于连运动也不想和孩子一起做了。
而妈妈呢,自然有更多的苦衷。不管是全职的还是上班的,自己带孩子还是有老人帮忙带的妈妈,都有比爸爸更多的事情要处理,而且很多时候还不被理解。
自己的事情要做好,家里的生活要照顾到,孩子的教育要上心,家庭关系也要协调。
妈妈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全能战士,也会累,也需要学习,更需要被体谅。
很多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都会自责,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跟别的妈妈比起来,自己差远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明白,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让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怎么轮到我们自己,反而忘了呢?
去年流行一句话:做更好的自己。
在成立妈妈成长联盟的时候,我也想过,什么样才是最好的自己?
当时我的想法是——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协调好大小事务,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给生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现在我改变想法了,觉得不是这样。
更好的自己,首先重点应该在“自己”,而不是“更好”,更好只是一个修饰。
回归本我,进行自我关怀,找到自我,做好自我,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只是一味的迎合大众,满足的只是大家的需求,却忽视了自己,没有了自我,那么即使别人的评价再高又怎样?
有自我并不是自私,而是能更清楚的了解自己,认可自己,掌控自己。
在育儿上,没了解之前,觉得孩子的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越深入学习,就越会发现,这里面的内容要比我们想的多的多。
但是,是不是每个做妈妈的,都必须去深入学习这些?如果不学习就愧对孩子,不能养育好孩子了?
答案可以是否定的。虽然我们建议做父母的都去了解一些基础的育儿知识,比如对婴儿的护理,生长发育指标,科学的辅食添加期运动发展期,语言发展,敏感期等。
提前做好这些基础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也能有效减轻我们在育儿路上压力。总比,遇到问题才去找答案的要强。
这些东西看起来多,实际上很好掌握。如果要深入学习,才是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选择何种的学习方式也很重要。看一个采访,超级女声出道的何洁,说自己当妈妈以后各种学习的来源就是公众号推文之类的。这也是大部分妈妈会选择的方式,简单,便捷,而且看起来干货满满,都写的很有道理。
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学习,东拼西凑形成的育儿知识网络却并不牢固,还有可能加深你的焦虑。
更为有效的方式可以选择听课,看书。而且一定要选择名师大家,正规渠道出版,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如果比较忙,听课,听书都是可以直接获得指导的方式,有时间的话,还是推荐看书,哪怕每天半小时。
即使这样,也不能忘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别。尽信书不如无书。
何况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工厂的标准件,所以不是什么有效的育儿方式,都可以随便的用在孩子身上。
就像之前特别盛行的哭声免疫法,后来被推翻,说那样对孩子心理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也遇到过孩子睡觉夜醒哭闹的问题,当时看完哭声免疫法,觉得这样对孩子太残忍了,就没有狠心去实践。后来又寻找了其他方法,最后是用包被把她包起来睡了几天,问题就解决了。
包括很多书上写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说到这,可能很多人都要晕了,不看书不对,看书也不对,那到底该怎么做?养孩子也太难了吧!
其实,最简单的决定就是用你的直觉去判断。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可能会对孩子好,就去试试。如果你觉得孩子可能因此而收到伤害,就可以放弃,再去找别的方法看看。
想解决孩子遇到的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他所遇到的情境。而不是只是简单粗暴的杜绝了表面行为,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前天有个妈妈跟我说孩子最近总尿在地上,以前都是很守规矩的在自己的小尿盆里。她也是位非常上进好学的妈妈,经常看各种育儿知识。跟我说她在抖音看到有人推荐的办法:让孩子罚站,直到孩子不会再犯。她试了,孩子当时马上认错,也乖乖去罚站了,但是还会继续有这种现象出现。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会怎么做呢?
有的人可能没耐心去抖音看推荐,就已经对孩子下手了…并且训斥孩子:“说了多少次了,不能尿地上怎么还是尿了?”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妈妈虽然罚站了孩子,但能不冲孩子发火,耐心跟孩子说话,已经做的很不错了。换做是我,可能会更想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养孩子不说是技术活,却是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这个耐心不仅仅是给孩子,还包括给老公,给父母,更多的是要给自己。
不必羡慕别的妈妈才华横溢,把孩子培养的十分出众。在孩子眼里,你就是最好的妈妈。你开心快乐,她就幸福。当我们面对孩子,不知该如何去做的时候。就先从做好自己开始吧。
不想看育儿书,可以看你自己喜欢的书。
不会教英文,可以教唱歌。
不会做手工,可以买带教程的材料包。
只要你能专注的和孩子一起享受亲子时光,做什么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不必为难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发挥我们的优势,总要比弥补我们的短板来的容易。
一个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妈妈,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推荐微纪录片《遇见你》,讲述的是一个韩国妈妈,通过VR技术见到了自己因为白血病去世三年的女儿。我只看了简述,正片没敢看。我泪窝很浅,尤其是做了妈妈更是看不了这些,大家可以去搜搜看。
洋洋洒洒三千字,超过了上次的记录。很感谢你的耐心,看到了这里。可能是从这几天大家倾诉中,积累了很多素材,所以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希望在育儿之路上,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我的理想生活就是做快乐的全职妈妈。也希望能和更多的妈妈一起互助成长,育儿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