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读书路,你一定掉进过以下读书的坑:
想读书但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当当大促看着别人屯书嗨,自己完全不知该买什么;
网上书单太多不知道哪个适合自己;
终于下决心读点书,又发现书就像催眠曲读着读着就睡着了;
辛辛苦苦读完了一本书,合上来发现什么也没记住;
学别人做了厚厚一本读书笔记,感觉还是没有任何收获;
或者读书超快,一个月能读50本,读完脑袋一团浆糊......
如果你有以上的经历,恭喜你,说明你像全世界99%的人一样正常!
笔者也曾在各种读书神坑中摸爬滚打,终于总结出了脱离神坑的五大干货,希望能助你爬出神坑、脱离小白!
干货一:寻找带头大哥
笔者两年前下定决心开始读书,但一年多的时间总是在原地打转,想读书但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每次当当大促看着别人屯书嗨自己完全不知该买什么,看着书城的排行榜好像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只能碰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记得有大半年都在读各种修仙、穿越的网络小说,排名靠前的《大主宰》、《斗破苍穹》等都追过,看的自己头晕脑胀,但又安慰自己,这也是在读书啊!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网上看到了咪蒙的书单,哇塞,90%的书名没有听过!酷!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没错!读书也需要一个带头大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关键的是榜样也是导师,可以为你指明方向,让你躲过无数弯路、绕过无数大坑。
咪蒙的辛辣观点、犀利语言以及厚重的知识积累一直是我欣赏的,从此这个书单开启了我读书的潘多拉盒子,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每本书都是一个惊喜,越读越觉得需要读的书太多了。
总是想着自己学习和摸索,其实不是不对,而是太慢。现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如果我们匀速前进就等于退步,因为必须加速前进。我们必须借力,向专业人士借力。
如何选自己的带头大哥呢?古典老师有个简单的方法,选榜样要找比自己大5-7岁且欣赏的人,让他推荐给自己一个书单开始读书打怪的征途吧!
干货二:强迫输出
笔者有一段陷入了苦读的大坑,辛辛苦苦一个月终于读完了一本书,合上来却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又学别人边读书边做了厚厚一本读书笔记,但感觉还是没有太大收获。
直到有一天参加一个读书会,一个主持人的一句活点醒了梦中人。
“读书关键是要输出,要把书里的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讲出来,这样即使只是一两句话,也是你自己的思想。”
突然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学习的经历,那时因为学习成绩好,就被老师和一个差学生编成了互助组,每天放学都要把当天的知识再给他讲一遍。大家都有这种经验,自己学会和再讲给别人听完全是两个层次,你需要更深更广地思考,还有更高层次的总结。这样就相当于每天的知识我都要思考2-3遍,不知不觉形成了良性循环,理解、记忆的深刻多了。
因此,每读完一本书,请你合上书闭上眼,在脑子里认真地过一遍电影;再强迫自己去参加一场读书会或者找来一两个听众,讲给他听,你会发现,你一定有了自己的对于这本书的收获,并且如果能多讲几遍的的话,你的观点还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最重要的是很久以后也不会忘记。
干货三:让大脑飞一会儿
有一段时间很是苦恼,工作家庭都忙,只有晚上周末有点时间读书,但发现书就像催眠曲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索性冲凉、关灯、睡觉。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那段时间笔者的头发都掉了许多。
其实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大学上晚自习,整个教室总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或发呆。没必要纠结,毕竟读书和学习都是痛苦的,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有偷懒和自我保护的机制,谁也不能保持4、5个小时的全神贯注。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睡醒了继续看书,好像大脑更加清楚、精神更易集中啦!笔者就曾在阅读霍金《时间简史》的过程中无数次地睡去,但小睡之后竟然爆发了小宇宙,把这本不可能读完的书读完了,然后笔者继续发挥这半睡半醒的神功,把冯友兰老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读(睡)完了。
科学(笔者)证明,即使人在睡眠中,大脑仍会继续工作!这就是小睡或发呆的奇效,武侠小说中的冥想估计就是这个状态!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原来睡着了也是在读书!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姿势千万不要太舒服哦!
一定要像在教室这样,硬邦邦的椅子、桌子硌得胳膊都是印、在两臂酸麻中浅睡,这样才不至于睡的时间太长,谁知道大脑这懒货会不会思考一会就完全睡着了。
笔者的体会,阅读的核心是思考,一本书作者总是举出各种例子、观点去论述自己的想法,有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到痛苦的细节和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不时的跳出棋局从旁观的角度去思考,让大脑飞一会儿!而发呆和小睡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跳出来的契机。
干货四:组队神聊
学习了以上三个干货,相信你已有了目标、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阅读之路。现在的你需要学习一个新技能——组队神聊,它能帮你打开另一片天地,让你实现质的飞跃。
现代社会是社交、协作的社会,导师、伙伴、竞争者三种人形成了我们成长路上的助力包围圈。古典老师说,“当你迷茫的时候,有导师为你指明方向;同行的路上有朋友和伙伴,会让你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而竞争者是当你有所成就,自我爆棚的时候时刻在远处挑逗你的那一个。你可以从导师那里获得力量和知识,从伙伴那里获得温暖,从竞争者那里获得动力。”
笔者刚毕业时也曾遇上目前同龄人的彷徨、迷惑和无助,那时自己一个人住在出租屋,还没有微信、微博,每天身边的人就是同事和有限的几个同学,天天公司、出租屋两点一线。
毕业后第四年,笔者参加了MBA课程,说实话学到的管理知识寥寥,毕竟教课的老师也只是纸上谈兵的大学教授。但那段时间却感觉人生开了挂,每到周末,一群同龄人聚在一起讨论案例、聚焦思想、神聊碰撞,甚至只是天黑闭眼杀杀人,新的一周,工作时也会内心充实、信心满满,老板同事也觉得笔者新想法不断就像换了个人。现在看来,这就是伙伴和竞争者的作用。
如果读书,笔者的建议是加入至少一个线下的读书会,越多越好,同一本书可以接触到不同人的观点,正不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思考、论辩的过程,经过打磨的思想才更加锐利,你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对思想的又一次打磨!
记得在一次读书会上,笔者碰到了阿里出来的创业者、二十多年的国企高管、宝洁的市场策划、浸淫茶道禅学多年的学者,他们对同一本书结合自己的体验竟给出了不同解读。不经意间,你的阅读就进入了一片新天地。
干货五:仿写再创作
这里推荐小伙伴们读莫提默·艾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作者,绝对大牛,这本书虽然写于1940年,距今已快80年,但仍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被无数名人、读书会、自我修炼课程列为必读的第一本书。
该书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前三个层次重点回答“该书讲了什么?作者是怎么讲的?作者的观点对吗?作者的观点对我有什么用?”这四个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读一本书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就基本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但是要想继续突破,就要仿写再创作!
用输出倒逼输入,首先把阅读书的主要观点、论据、核心文字列出来,组成一篇逻辑通顺的文章,然后放入自己的实例、观点,最后再改写总思路和总框架完成仿文。持之以恒,必能更深领悟作者的观点和写法,与自我融会贯通。据说很多作家都是从仿写开始职业生涯的。
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则是围绕自己想要构建的主题读一系列书,从每本书中提炼出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材料和思想,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里面有些观点可能在已读过的书中根本不存在,这个层次有点像武功高手的最高阶段——忘掉所有招数,寻找其中的道,最后重构自己的道和招数。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阅读长路漫漫,笔者吐血推荐以上五大干货,希望把自己的一点所想分享给小伙伴们,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少入一些神坑。
不过说到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唯有不断地勤奋阅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书本、了解作者、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
记得李宗盛曾说过,
不要纠结一首歌能带给我们什么。
至少在那2分30秒的时间我们被感动了。
阅读也是这样,
只要我们曾在那读一本书的时间里感动了,
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