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本书主要介绍了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正确做法和一些需要避免的误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我将分享其中面谈中的倾听技术训练、面谈中的共感技术训练和面谈中的提问技术训练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面谈中的倾听技术训练
1、专业性的倾听
⑴心理咨询的倾听有多重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获取信息。咨询师就像一个渔人,时而在岸上静观,时而涉足溪中,目光犀利、身手敏捷地捉住一条又一条的小鱼,但并不围堵溪水或改变溪水的流向。
⑵倾听的第二个功能是传递尊重。它还包括非言语信号,如目光的接触、身体的前倾、微微的点头等。
这些向来访者传递的信号是:“我非常愿意听你所讲的一切,你所说的都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放心地表达自己。”这种尊重态度帮助建立的良好咨访关系,让来访者备受鼓舞,愿意敞开心扉。
⑶倾听的第三个功能是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在评估性面谈中,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而诊断的依据来自于倾听当中获得的信息。
新手在诊断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用猜测、臆想代替事实,而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捕捉信息、没有很好地倾听。
另外,有经验的咨询师还在倾听中评估来访者的认知模式和归因模式。认知和归因模式会影响人们的很多行为,
⑷倾听的第四个功能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些新手感到最难的地方是给来访者提建议。造成这个困难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师必须给来访者提建议,因而给自己戴上沉重的枷锁。
二是倾听不够。很多时候,开锁的钥匙不是由咨询师打造出来的,而是来访者攥在手心或放置在某个角落,由咨询师引导其发现而已。
2、消极倾听与积极倾听
常见的消极倾听有以下表现:
一是判断先于倾听。边倾听边判断甚至先判断后倾听是很多人的思维习惯。
二是听到只是自己想听的部分,用自己的故事去解读来访者。
三是没有耐心,认为自己已经了解全部细节。
四是分神或分心。倾听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劳动,消耗的心神太多,无法专注倾听。
五是倾听的敏感力不够。消极倾听是一种懒洋洋的倾听,像一个漏斗,来访者说过的话就像水一样漏过去。
六是因倾听不充分而提出来访者已经尝试过的无效的方法。
3、积极倾听中的非言语信号
⑴目光
接触眼神是咨询师最重量级的武器。眼神能够传递温暖、支持、接纳、鼓励等,也能够传递完全相反的含义。
⑵身体动作
倾听中必须注意自己的动作。例如:后仰有拉开距离、不在乎的含义;身体是否转过去,以远离来访者,这是一种抗拒和回避;有没有跷起二郎腿,对有些来访者,这代表一种漫不经心;腿部有没有抖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这种抖动都会干扰来访者;身体是否过于僵硬,或过于放松,松紧适度为最佳。
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对训练过程录像,在回放过程中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且体会自己的感受。
⑶说话声音
声音包括音质、音量、语速和流畅性。声音在咨询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对那些擅长运用听觉感官的来访者。
⑷非言语信号的同步性
在非言语信号中有一个高级技巧:同步性,即咨询师通过有意识模仿来访者的言行达到与来访者建立深层次的和谐关系。
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模仿拙劣、过多或不恰当,会让来访者有被嘲弄的感觉,会破坏信任关系。
⑸倾听与回应
倾听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咨询师不时地要有回应。点头是最常见的回应方式,它常配以目光注视、身体前倾。
重复回应是指重复来访者所说的关键词或句子,并不添加任何其他内容。它能起确认、强调、共感等作用。
二、面谈中的共感技术训练
共感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理解对方的情绪、感受和观点。有很多学员自认为共感能力很好,但在训练过程中发现这些是“伪共感”。
共感之所以难训练,是因为它不单纯是一种技巧,它还是一种人性观,一种对人的态度,对人性的看法,对人类的悲悯情怀,对他人和自我的良好洞察,以及收放自如的换位思考。
低水平共感和高水平共感低水平的共感常表现为运用倾听技巧,尝试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体验并试图让对方感觉好一些。
而高水平的共感则在准确理解来访者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探询这些感受背后的情绪、观点和事实,能够推进咨询。
共感常见的误区有:
一是认为共感就是让对方感受变好,就是给对方一些安慰。
二是认为共感就是无条件同意对方。
三是认为共感就是从积极角度去拔高对方的行为。
三、面谈中的提问技术训练
1、提问的基本功能
在咨询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有着无可替代的一些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了解更多信息,通过提问咨询师可以了解更多有关的信息;
二是明确关键信息,咨询师对某些关键细节和关键点的提问,能够了解更多关键信息;
三是确认信息,即咨询师向来访者求证自己听到的和理解的信息,让来访者确认或纠正信息;
四是利用提问回到主题,
五是把谈话引向深入。利用提问可以承上启下,在总结之后可以利用提问逐渐接近实质性的问题,不断深入;
六是利用提问进行面质,指出来访者前后不一致或相互矛盾之处,使得来访者能面对自己的问题。
2、提问技术的误区
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需要强调的是:提问并不是心理咨询的目的。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提问只是手段。
每一个提问背后都应该有咨询师的假设,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了解这些信息对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有什么帮助。
二是过早地开始引导性提问。
有经验的咨询师非常注重来访者在咨询中表现出的自发性,对这种自发性的观察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来访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问题的;来访者认为自己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来访者是从哪个角度切入的。
而过早的提问有可能会破坏这种构面,变成以咨询师的问题为主导,让来访者跟着咨询师走,其风险是咨询师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正确方向,或过早地限制了来访者探索自我的自由。
三是把提问当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咨询手段。
由于提问技术看上去更容易结构化、更容易模仿,因此一些新学员在训练过程中过分地倚重提问,把提问当作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咨询方式,从一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都是以咨询师提问、来访者回答的方式进行,咨询师像台“提问机器”,而来访者感觉自己像被审问。
四是为满足咨询师的好奇而提问。
在咨询过程中,新手常会有一些冲动,针对自己好奇、想知道的信息而提问,而这些提问与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无关。
2、使用提问的规则
使用提问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让来访者准备好接受提问
例如:可以在咨询开始时说清楚:“在今天的咨询中,我需要问一些问题,以更确切地了解具体信息,希望你能理解。”
第二,引导来访者具体地回答问题。
例如:一句有魔力的提问是:“你能具体谈一谈吗?”
三是提问的内容要与咨询主题一致,问题之间的跳跃性不要过大。
四是谨慎地提及敏感问题。
这里的“敏感”有两重含义:一是社会文化中界定的敏感问题,如性行为、性关系、性取向等;二是来访者个人的“雷区”。
如果咨询中必须去碰触这些敏感话题,则需要咨访双方已建立信任关系,有足够的铺陈,来访者能够面对这些问题。在触及敏感问题之前,咨询师可以多一些确认:“你具体是指什么?”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
当你学会以上的方法,对你提高与人交流沟通能力会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