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癌症患者,尤其是女性,大多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通常与自己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关系紧张或冷淡!
这个话题谈起来有点沉重,但却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随着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和我一样的年轻的癌症患者,我发现,她们大多有着和我类似的童年经历。
我的疾病与我的童年
如果不是3年前的一纸判决书——中晚期乳腺癌,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梳理与父母的关系。因为人有一个本能,就是把痛苦埋藏起来,不去回忆,以为自己可以就此忘记。然而,即使你的脑海里已经记不清楚曾经受过的伤害,但细胞的记忆一直在,那种紧张、焦虑、恐惧、慌乱、漂泊的状态,始终在那里,影响着你的健康,也影响着你的人生。
从生病开始,我就知道自己最大的病因就在精神上,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就生活在压抑中,总是处于一种想要追求美好的生活,却犹豫不决,不敢去行动,但是内心又不甘心的焦虑状态。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来自于我的童年。
我一出生碰上计划生育,父母都在国家单位,我被偷偷送回奶奶家,月子没完,就与母亲分离。后来3岁多,因为没有被好好照顾,已经是一身疾病。父母想了一个办法,把我接到身边,但是,却对外人说我是捡回来的。于是我从小就深信不疑,自己是捡来的。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的关系有天然的疏离,目睹母亲给予姐姐更多爱的行为,我不知道如何表达,从一开感受到自己的不被爱、不被接纳,认为自己不完美、做的不好,到开始主动封闭自己,为了不被伤害,我努力让自己变得坚强、独立,不依靠父母。
在我没有找到保护自己的那个盾牌时,我甚至在童年时代,就在心中策划过自杀的方式,因为,我以为这样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爱与关注。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人生轨迹其实已经被定格了,尽管我在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一所省内大学也不报,坚定地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城市,但我始终没有逃离与父母的羁绊。
接来下,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尽管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融洽,但内心始终是保留着安全距离,这也是我固执地选择留在读书的省份,而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原因,身体本能地排斥着一个地方,只因为那里有不好的记忆。
2011年,我的母亲罹患卵巢癌,我尽心尽力的照顾她,也曾问过她,为何童年时代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我,但并没有得到答案。因为她告诉我,她也不知道。我后来逐渐明白,她没有骗我,她真的不知道,她只是无意识地把她的痛苦投射到了我的身上,而我则一 一承担了。
肿瘤是一种被压抑的能量
2017年,我自己生病后,为了解决病因,我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心理书籍,也和不同的病友聊天。有趣的发现是,在年轻的癌症患者中,也就是25—40岁这个年龄段,尤其是女性的癌症患者,大多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有的是从小父母关系不好,一直吵架;有的是从小被送给别人,寄人篱下;有的是从小就要承担家庭的压力,帮忙照顾家中小的兄弟姐妹;有的是父母中有一方性格极为强势,从童年开始就一直生活在紧张的氛围中……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下,肿瘤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那种压力,而选择的一种能量释放方式,又或者说,我们潜意识里有一种“自杀”的想法,只是并没有行动,但是我们身体的细胞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有一位病友,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罹患肺癌晚期,第一次治疗后,又转移复发了两次,后来放弃西医治疗,通过气功及心理调整,完全打开了自己的心结,找到了自己致病的心理根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家族能量开始和谐地流动,身体也奇迹般的越来越好,现在已经7年了,越活越绽放。
还有不少病友,原本生病前是严肃、认真,爱较劲、一本正经的人,因为童年时在强势父母的管教下,形成了固有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每天都为身体带来压力。生病后,反而放下了一切,变得自在、简单,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回到最天真的状态,过得随性随意,与之前的行为模式彻底脱离,身体的压力减轻后,也就慢慢恢复了健康。
比如,很多病友都曾经看过的报道,66岁在美国的张京女士,51岁患乳腺癌,后来复发一次,于是提早退休后,开始去健身,去看世界、去做公益、去陪家人,吃低碳水高蛋白素食,66岁活出了30岁的光彩。(关于张京的报道,请查看公众号转载文章)
还有一位,28岁就做到国企的高管,事业发展很顺利,30多岁查出脑瘤后放弃手术,也放弃了工作,开始参加极限挑战赛,做美食,成为了一名美食博主,还交了一个帅气的男朋友。
与父母的关系影响我们的健康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35年的追踪实验,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质量,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健康。实验把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分成四个等级,非常亲近、友好温暖、可以忍受、紧张冷淡,让参与受试者在四个选项中打钩。
长期跟踪下来,在35年中,凡是与母亲关系在紧张及可以忍受这个范围内的人群,有91%的人在中年被诊断有严重的身体疾病,比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相比之下,那些与母亲关系亲近、温暖的受试者,只有45%的人有此类问题。
跟父亲的关系也有类似的情况。在那些报告与父亲关系可忍受或紧张的人之中,有82%的人在中年时,有严重身体疾病,而与父亲关系较好的人当中,只有50%出现身体疾病。
如果看那些与父母关系都很紧张的受试者,会发现,结果十分惊人,100%的人都有身体疾病,而与父母关系良好的人,只有47%出现身体疾病。
可以说癌症的形成,大多有其背后的致病心理机制在发挥作用,但是有很多病友,并不愿意从深层次去探讨这个问题,而是选择回避。
有一位病友,乳腺癌治疗后,又发现了肝脏转移,并且有长期的失眠,我让她去寻找一下自己的疾病背后的心理因素,她却说,“唉,都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说了!”但其实,不说了,不代表过去了,只有能够说出来,并且去面对,与自己和解,与往事和解,或者与父母、自己的另一半和解,和解才是解决的方法。
我是如明,一名健康管理师,整体自然医学讲师,同时也是肿瘤康复者,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