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乔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今天看到一句话:快乐和生气都太累。平静最是重要,也是最幸福的。
我记得蔡康永在“如果你有喝完就可以消除悲伤的药水,你要不要喝?”这个辩题中的一个观点中也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
以前我是不赞同这个观点的,快乐、生气都是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外化,如果所有事情都漠然,那和提线木偶有什么区别?内心对什么事物都波澜不惊,心如止水,真的会幸福吗?
可是如果一直盯着”开心”、“生气”、“悲伤”,那它所包含的负面情绪就会被放大。在某一瞬间恍然大悟,大起大落之后的平静才能让人豁然开朗。
02.
佛家有云:遁入空门,戒贪、嗔、痴、慢、疑。
穷人梦想着要变富,有一百万的想要两百万,有两百万的想要一千万。而且就算真的有钱了、有名了,他们还是不满意,还是有无尽的烦恼和忧虑,无法从生老病死中解脱。
至死,一切如梦幻泡影消失。
释迦牟尼认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会产生欲念,而欲念总是会造成不满。
遇到不喜欢的事,就想躲开;遇到喜欢的事,就想维持并增加这份愉快。
但正因如此,人心就永远不满、永远不安。
这点在感知痛苦的时候格外明显,只要碰上不悦,我们就一直感到不满,用尽办法想要解决。但是,如果是遇上欢乐的事,我们也从不会真正满足,会有更大的欲望开始冒泡。
那怎么样才可以跳出这种恶性循环?
让心里接受它,专注在“我现在是什么感受?",而不是问:“为什么是我?”
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
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
03.
我喜欢内心富足、诚恳且温暖的人。
青春期的时候很喜欢一位作者张怡微,跟在她名字后面的,往往是一堆介绍,“上海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历获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等。”
属于“出名趁早”的年轻作家。
她现在在复旦大学教授研究生创意写作专业。喜欢她不仅仅是因为文字,更多的是她经历过一切仍然保持平静的态度。
在这个文字变现满天飞的时代,她有自己的准则:不卖影视版权、不做直播、不做TED、不卖课。
所以即使那么多光环加身,她坦然的说:生活依然不是那么轻松,但是我接受。
这样说好像又有那么些道理。
都说成长的代价就是剥夺了你的满足感,不再因为一些外来的东西轻易感到快乐。但是没关系,快乐少了,喜悦却增加了。
快乐和喜悦的差别就是喜悦不再仰仗外来的东西变快乐,而是开始看到这些东西能够带来内在的是什么,我们会平静的感动和欣赏。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毕业了就忍不住回首,盯着以前的照片,仿佛看到了以前那个如风年纪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们充满野心追求梦想,一边感慨命运无常,一边在平凡生活之间左右摇摆、挣扎,疲惫不堪,一天天过去,我们记住许多事,也忘记许多事。
所以,心静的平和还真挺重要的,这会让我们的人生更有张力。
未来的日子,阴晴圆缺皆是明月,云淡风轻尽满美景,寻一方安宁,凡事都能看开,都试着去接受。
你还年轻,可以过任何你想过的生活。
-end-
谢谢你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