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对不起,我把总结写成了“情书”。
文:朵拉迪
如果你进来了,就听我说一下吧,虽然我做了可恶的标题党,可我想介绍一个让人有冲动把总结写成“情书”的人,因为他的文字在2016带给我很多动力,我当然想尽情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也希望你因为看到了他的文字摆脱当下的困扰。(公众号:剽悍一只猫)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每年初都会给自己列出一大堆计划,年尾的时候发现做到的没有多少,于是来年初继续做计划,循环往复,但并没有从结果上看到成长这回事儿。
有很多成长规划书里都教人要记得及时总结,告诉你梳理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善快速成长。对于总结这件事我做的一直都不好,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计划太美好,实施总放弃,so没有结果谈何总结。
过往总安慰自己人生何必那么多条条框框,随着自己心意就好,但事实是没有总结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人太容易活在想象里,而且在这个想象里还觉得自己蛮不错。
2016过去大半,动手写这篇总结也是源于昨天听了一个“用心又走心”的分享,这是分享结束后心甘情愿完成的硬性作业。这场分享时间不长,分享者也没讲什么高大上的让人成功的套路,只是实打实说了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讲他所理解的恐惧和人性,他剖析了别人和他自己能够绝地反弹的驱动力。
我不想说他给我灌的是鸡汤,他明明就是在平实的讲述,但却让我很感动,以至于眼窝浅的我几次需要抬头看天才能把泪水逼回去。作为一个目前红的不能再红的知识IP,很多人对他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至少我是。
昨天的分享让我看到一个印象中霸气傲娇又才华横溢的人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他把他曾经的惶恐不安、他曾经的纠结挣扎一一告诉你。就像你身边一个最真实的朋友,讲到情绪点也会爆粗口,讲到最后也会和你撒娇卖萌。
今天在上下班的地铁又反反复复听他说的那些话,很多道理其实都懂,可为什么这次的共鸣如此强烈,也许是他讲的那些痛点都有过却从没敢正视过,更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软弱过,可是他肯他能,所以他成功。
他用最真实的自己和所有人做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任何人都不会平白无故的成功,所以当听到他讲述那些死磕自己的故事,我能听到明显虚弱的声音,都忍不住想说一声注意身体。试着问我自己他讲的让我感动的点在哪里?我能不能理性的分析下,但是我发现我不能用文案的思路去分析一个真实的让我感动的人。
对于分享的内容部分,我能写的细枝末节真的有限,内容用一张图片就能概括,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部分,真的需要亲身体验才行。
我花了大量篇幅说一场分享一个让我感动的人,其实2016年的总结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可如果没有那个社群那场分享那个予人源源不断动力的人,后面的一切都不会有发生。
是的,现在我可以说,2016我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就是花了399参加了一个社群,然后因为这个社群又参加了另外两个付费社群,这样的连锁反应是我不曾想到的。当初参加这个社群,也没有报太多希望可能,只是想换一个方式折腾日渐麻木的自己。
事实证明这样的折腾有帮助,我看到了一堆积极上进又谦虚低调的人,在这样一群人之中,即使做一个渺小的自己都有上进的动力。我开始捡拾起当初爱写字儿的自己,行动起来才发现原来就是和当初的自己相比差距都大的不可思议。
有过惴惴不安,有过自我否定,有无数次想放弃接受那个固化的自己。可还有不甘心,于是去发现自己、讨厌自己、接受自己、安慰自己、拯救自己,肯定自己,这也是这两个月以来不断在做的事儿。因为真的最后能帮到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别人只是一根引线,是否燃烧还靠自己。
工作上重新换岗的不适感当然会有,压力也在,但每一个选择都要为自己负责。几个月来说不上得心应手,具体的流程该做的事物已经步入正轨,如果获得突破改进是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百天百篇”这件事儿也一直在做,渐渐的我开始发现不再恐惧码字,把当初永远不写永远怕写不好,永远想要出精品的玻璃心收了起来,单纯的动起来只是写,然后把自己往正确的航道拨正似乎更适合我。
新的问题是我开始为了更文而更文,本来每天一更对我这样积累不够的人来讲,质量就难以保证,现在还发现自己有偷懒的苗头,更是需要赶紧扼杀。除此之外,因为每日一更的压力,也无法平衡熬夜这件自己深恶痛绝的事,并且自己跑步的时间也被大量挤占。面对即将到来的跑马季,因为没有练习时间做保证带来的焦虑感逐渐增加,这都是我后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是一份不算总结的总结,当然也不是真的情书,只是我想说契机很重要,这个点不管是来自人还是事,如果把你引燃了,就请你死命抓住尽情燃烧,不断突破自己。我想要看到那样的自己,希望也有那样同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