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为什么人类的现状和黑猩猩的相差这么大。
原因在于,阅读和语言能力的不同。
人类的阅读能力高,语言输出能力强,而黑猩猩不能。
再讲回阅读这件事,爱因斯坦据说在世时阅读了近三万本书籍,他死后大脑被捐献出来,最后发现,他的顶叶颞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
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阅读使人聪明。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而且犹太民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想跟他们爱读书分不开。
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阅读量第一的国家,也是全世界出版量最高的国家,人口总共480万,就有3.8万名科学家,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犹太人的每年人均阅读量高达64本,我们国家可能还不到6本,十倍之差。
犹太人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他们会在孩子稍大时,然后滴一点蜂蜜在书上,然后让孩子去舔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不会排斥看书。
在阅读这件事上, 他们比任何人做的都纯粹。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无疑犹太人吸收到了。
如何阅读,才能增加吸收率
有人说,我看书了,但是看完后就忘记了内容,感觉效果不大。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阅读的方法,就像砍柴,不按照纹路,累死也活该。
在这里我推荐几个阅读方法:
1、二八定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说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被称为二八定律。
书里面只有20%的是精髓,其他的都是事例+讲解,大概了解就好。
2、先通读再仔细推敲
拿到一本书先别急着看内容,而是看目录,对整本书讲什么有个了解。
然后看章节内容时,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后再挑出重要的部分细读就可以了。
3、波浪渐进法
读书不强求一气呵成,遇到简单的书籍能够很快看完,但是难啃的书,不如先看一遍,然后过段时间来看,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4、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为什么有人理解不了书中的内容,过段时间就忘记,原因就在于没有输出。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做笔记,不做输出,很快就会忘记。
如何输出,建议除了笔记外,不如自己看完后写个大纲,然后在慢慢填充内容。
5、同频共振法
原来读书也是看缘分的,有的书一看就喜欢上,并能很快理解意思,有的书看了很久还是云里雾里,并且没有半点兴致,那就不要勉强自己,换成自己感兴趣的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接触阅读时,一定是先选择他感兴趣的,有了兴趣才会爱上。
但同时也要营养全面,理工科的人也要看文学,成年也要看儿童书。
还有很多其他的读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拜伦曾经说过:语言是看得见的东西,一滴墨水像露珠滴在思想之上它使无数人展开了思维的翅膀。
人一生中的学习,主要靠阅读。而阅读也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因为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