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数学潘老师的压力太大了。她为了“每日一题”,找了好几本资料,做了好多题,就为了给孩子出一题“难度适中”(潘老师语)的题目。她每天把两个班的课分开来备,对我班孩子小心又慎重。但是,太小心容易被束缚手脚,会遇到新的困境。这不,孩子们要求潘老师在讲题时,能不能了解一下,自己哪些题目需要评讲。结果评讲试卷时,潘老师逐题问同学们“这一题要讲吗?”孩子们说不需要,可以跳过。于是跳过,下一题孩子们仍旧是可以跳过。于是再下一题。一节课不到,一套卷子讲完了。
潘老师回头一看作业,好多基础题孩子们依然不会或依然做错。她迷惑了,这不是孩子们自己觉得学得没问题,不需要我讲的题吗?如果不会做,怎么会我讲题时还要跳过?
其实,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会了,容易眼高手低,做起来还是会错。基础不好的学生,夹杂其中,不敢说或不好意思说自己不会,跟着赶着向前,最后也是不会,最终就呈现出上面的学习效果。
学习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基础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不断练习。没有做一次就完全掌握的技能,一劳永逸的想法永远是学习的天敌。台上一分钟,台下的十年工夫是必须付出的。
希望孩子们能更踏实地学习数学,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需求,与潘老师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