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再次看到在台湾光影艺术展上,看到的这个作品时,我想到一些变化可能只是天平上侧重点的变化,而并非质的变化,也许在这样侧重点移动的过程,只是平衡点的变化。
没有想理性地分析什么,落到文字上大多是感性的东西,真实的自己,不被克制的自己。这趟旅行回来,我没有以前那么不能接受回顾现实熟悉环境,而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己对待现实环境的心态和行为反应。我开始想要放弃,一切都是从内心决定“放弃”那刻开始。而放弃是我在另一个陌生又运转和谐的世界里抽离看着我身处的世界时,发现能看见都几乎看到了,让我几乎没有一丝存在幻想的地方,如此真实地在眼前,让我没法再去抱有任何期待,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感情,“我”都显得在这个世界没那么重要,而这个世界也完全不会因我的渴望而有什么自动地变化,它就像一座山在那,只在于我如何去接受和面对。
决定“放弃”是想对自己好一点,多爱自己一点。从生日那天,会记得我生日并对我说生日快乐的只有我妈和我多年的闺蜜。而身边再熟悉的人,也只是像旁人一般点个赞,我的确失望,感觉自己这么多年来,好像真正会进入我世界给我拥抱和陪伴的人少之又少,身边认识多熟悉的人,也终将成为过客。我也几乎不抱任何期待,就只能让自己少点痛苦,少点看着这些人来又离开的难过。
不为难自己,不逼自己,是我决定对自己更好一点的方式。当我看着太平洋的日落和日出,我回顾着自己前段时间在工作和生活里的那些情绪,都是焦虑、恐慌、不安、失望、难过,是转身后眼泪能刷地落下。工作和情感,都如雨刷一般磨掉我的渴望,让我干脆不去伸手,佛系地接受所有的好坏。
但也不是丧,我会想要尝试更多的东西,想让自己把注意力从这些几乎无法改变的事中转移出来,哪怕只是让自己轻松地过着一天,也比神经紧张、情绪波动来得好。
于是回来后,我佛系地面对眼前,努力不让自己进入一种以前的惯性,我收缩着自己的精神,感受自己眼角的怠倦、呼吸的频率,也克制着自己。看了《心动的信号》时还是没忍住哭了,别人轻松能获得的,于我像等待流星一般艰难。但也不想自怨自艾,别人的真实让我依然相信美好。
就这么地,我不再去事事都高要求自己,不再把所有对快乐的追求都放进会面对可能巨大失望的篮子里,也不去太期待什么。顺其自然,在看清这个“然”时,既然我只能接受,就不会再试图抗衡什么,如同坐船时经历巨大风浪,我试图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海里漂浮的叶子,让自己轻盈一点,轻松一点。
我还在调整期,我不知道我能否做到让自己生活更好,也许我还是不能去期待什么,只能想让自己减少渴求,少一点因落差因失望因幻想破灭而来的伤害。只能把渴望放在以后,也许自己能幸运一点。
佛系带给自己的是心大了点,少了点意义的追寻,少点情绪,多点平静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