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家吴晓波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他在帝都坐打出租车,司机跟他闲聊,从红墙内幕聊到国际大事,还时常在中间插播五分钟的骂娘。司机是个80后小伙,家有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父母住。
吴晓波问他买房是否按揭,司机嗓门突然高亢了起来:咱不欠银行的钱。
再问他有没有存款,司机变得有些不好意思,每月纯到手五、六千,还得赡养老人,剩下没多少了。
吴晓波后来分析,一个家庭,如果想向财务自由努力,职务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需各占一半。职务收入就是上班领的工资,财产收入就是投资回报,比如房租、分红等等。
简单说,富裕之家必须有一定的资产收入,光靠打工挣钱是不够的。社会在发展,货币在贬值,我们辛辛苦苦干几年,好不容易涨点薪,结果还追不上CPI。
给吴晓波开车的司机小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三十年前,他父亲就是北京市第一批的哥。
那年头开出租非常挣钱,老爷子一脚一脚地踩出了几十万,成功在帝都全款买了第一套房。2010年,小哥家又买了第二套房,但从这时起,他们家已成强弩之末。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下,开出租就能致富的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干活挣的那点钱早被泡沫所淹没,现在开出租,能养活一家三口就不错了。
那的哥家注定一辈子就是穷人吗?显然不是,还是有翻盘机会的。
小哥家买第一套房时,就不该全款,应当首付+银行贷款。
全款买一套,不如贷款拿下两三套。这样不但可以靠房租还贷,还能享受房租上涨带来的红利。
小哥家当初如果有眼光,如今就可以过上包租公的美好生活。
货币在贬值,物价在上涨,房价、房租同时也在上涨。手里有了房,就相当于搭上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列车。而那些没有及时赶上车的人,就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直到望不见人家的背影。
所以雷布斯才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努力工作之前,应该先努力思考。思考什么呢?思考正确的努力方向。
雷军本人的经历就深刻阐释了他的这一金句。
当年雷军已经把金山搞得风生水起,但在下一个浪潮到来之时,他果断转身投入互联网产业。为什么小米要从零开始做手机,当初他有信心打败苹果、三星吗?其实做手机正是小米整个互联网产品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正因为雷军有了清晰的战略思路,小米才有如今的盛势。
相形之下,出租车司机工作不勤奋吗?
但他们的勤奋始终没有摆脱体力劳动的层面,不会有太多的创新和增值。即使用上滴滴等互联网打车工具,在体力有限的情况下,司机收入也会很有限。
在错失了帝都房价低谷时的良机之后,此生难有再次翻身的机会。
人生,就是这么可惜。
-----------------------------------可惜的分割线------------------------------------------
当然,2000年左右帝都的机遇并不是谁都能赶上。
今天,对于大多数没有背景,没有高端人脉,刚刚进入社会的一穷二白的青年人来说,是不是唯有努力工作呢?
努力是应该的,但努力未必会得到你想要的美好生活。
除了痛失良机,人生的另一大悲剧就是:当你血气方刚,干劲十足时,却不谙世事,没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和对人生蓝图的规划布局。等到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时,却已然血气衰竭,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有少数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的人,才能步入辉煌。
今年10月份,我的一位前同事芬姐突然在微信上找我,想让我帮她在我现在的公司投个岗位。虽然芬姐没说原因,但我从其他人那里打听到,她是被公司裁了。
芬姐是70后,这个年纪的人如果不是风风火火的公司中层,就应该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资深员工。在这个年纪重新被赶下海,再与比自己小十岁的人竞争,真是很残忍。
其实早在五年前,芬姐就有被裁的迹象,她所在的项目组因为效益问题被解散。其他成员,年轻一点的纷纷跳槽,芬姐因为是老员工,对公司感情深,没有离职,而是屈从老板,从技术岗转到文档维护。
芬姐在公司向来很敬业,即便是文档类的工作,也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没想到,公司因为业绩下滑,终于撑不住了,芬姐成了第一个被裁的对象。
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自己在公司好好干,任劳任怨地加班,就能感动老板,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
OK,童话那么美, 听得我都要醉了。
老板是你的情人吗,那么容易就被你感动?
任何一个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通过各种渠道都能发现,一个公司里的人一般能分成这么几个层级:
1、关系连接者:他们与公司大客户有紧密的联系,或者能搞定大客户;
2、核心管理层:老板的股肱之臣,企业原始股持有者;
3、业务骨干:很好理解,核心技术或核心资源的掌握者,没有他们,企业就玩不转;
4、一般员工;
5、外包员工、合同工。
然后我们再观察一下,就能发现,那些动不动说自己努力的,基本上是4和5。
不是说上面的人就不努力,但他们所在的层次决定了,他们不需要苦逼兮兮地加班,然后期待老板感动。最后,企业的利润和分红,也是依照这个顺序从上至下地分配,越是底下的人,越是获得的少。
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央企下属的公司。
他的同事,一个应届小本科生,不但毫无长处,英语也只过了四级,居然也能拿到这份帝都无数青年才俊梦寐以求的offer。
更逆天的是,公司为他解决了户口。
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然而不久同学就打听到,这位小同事的父亲是分管公司的集团副总。
讲这个段子不是为了说明学习成绩好不如有个好爸爸。
我们中学生物课上都学过一个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它一生只会在前进和后退这两个方向活动。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货,生理上的复杂程度早已超过单细胞生物,但有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草履虫仅仅高一个维度的程度。
我们所谓的努力,其实更多的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行动,这个平面可能只是我们的岗位和分内事。
然而社会是由公司、主管、客户、政府等诸多人脉和利益链交织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但凡我们想实现一点点阶层的升跃,就必须对这个网络有一定深入的认识。比如公司搞定一个大客户或者大关系,胜过几千人一齐努力。
我们的努力应该是在立体层面,更加丰富和多元,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平面。
所以在你决定努力之前,先要想好自己的方向。
比如在公司里,你要想想三年或五年以后,自己会到达一个什么位置。
如果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普通员工,从事着不需要多少知识和技能的,随时可以被外面的求职者替代的工作。
那么不要说升职加薪,公司一旦形势紧张,第一个被分流的就是你。
相反,你应该在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
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就要读懂主要的技术文档,亲身参与重要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争取在三、五年以后成为产品的设计者和负责人之一。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就要努力攻克大客户,参与主要客户的维系,或者开拓新市场。
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又害人不浅的鸡汤,他们的作者变着各种花样让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相信,只要努力,不管朝哪个方向,肯定有巨大的回报,即便是以当事人意想不到的方式。
我很怀疑编这样的鸡汤,只是让世界上多出一大批任劳任怨的螺丝钉,而少些“见风使舵”的精明人。
要想不被洗脑,就要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
早一点认识,就能早一点找到人生的方向。
努力很重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