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林书民老师的《唤醒你艺术美学超能力DNA》的分享,老师在分享中提及 7个唤醒身体内艺术美学超能力DNA的方法:
1.放空!让美自然浮现。
Q:知道为什么展馆都是周一闭馆的吗?
A:因为美要在一切发生之前先放空。
在一天的开始要先放松,去感受天地之间的美,去感受生活。
2.相信你的“美学干细胞”,本来就在你的身体里。
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因为在一次写生得到老师不好的评价之后就放弃绘画了。然而当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画实实在在看得见的风景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已经会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就像小朋友天生就会绘画,他们的画作可能不写实,但是他们的画作确实是他们内心的表达。
请相信美学的细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的。
3.运用全脑,开始全息生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教育和社会评价中,可以被数据衡量的很多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评价和鼓励,导致我们都习惯性地去练习我们的左脑,而忽视右脑的锻炼。我们需要用视觉化和充分的休息去唤醒我们的潜意识,唤醒我们的右脑。
4.开启你的视觉储藏库,学习3D思考,不当立体盲。
不要当“立体盲”,不要用辅具,
5.多看展览,乐捐给美,“乐捐给自己”。
Q:如果你可以捐助未来的自己,你会给自己捐什么?
A:为自己积累美的回忆,让这些美的回忆成为未来不可替代的财富
很多人会说,这些展览我都看不懂,看不明白。林书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看展的金三角,分别是展场、展品和看展的人。在不同的展场展品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气场,但是这个的个人的感受,以及人在看展时得到的启发也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先备知识、经历不同,看到同一个展品的感受也会不同,只要是自己的感受就ok了,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
6.美学“耕年期”,开始你的超能力!
幸福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老师从看元代瓷器的展览中得到的感悟:学会包容修复的痕迹,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只有在能够直面自己的特殊与不同,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7.当代,由你来定义!
老师提及他在导览中用的四种不同的身份去看展。这让我想起欣频老师在淑珍写到她用7中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去的看一部电影,一次展览收获就是我们用单一视角单一身份去看的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