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突然对写作感兴趣了,原于想通过写作赚钱,殊不知通过几个月的写作才知道想靠这种方式赚钱很难!一方面是写文章的水平得有一定的天赋,二方面写文章是一件辛苦的事!我的体会一般人只能是自娱自乐,充实自己,对抗遗忘;我思我想我表达,对提高表达能力有好处!
写作中还体会到要提高写作能力,关键在“笔耕不辍”!多写多练才会有灵感!多写多修改才能发现文章的水平是否有提高!当然没有输入也不会有好的“输出”。不过“输入和输出”我的体会是输出更重要。回想我读初中时认识的一个兄弟,他是城市人,家里给他订了叫《少年文艺》这种杂志,我暂住到他家时,这种杂志已有一两箱了,明显这位兄弟看得不少,但他作文水平并不高,至今也没有像样的作品。第二个是我子女,小学毕业开始就给他订了《儿童文学》及《少年文摘》,同样是看了不少,但写作能力并没多大提高!相反回忆自已兄长,发现他在文字功夫上能力强一些,原于他初中开始就喜欢写,写得也多,后来又学中文专业,从事又是科班。
当然输入包括写作技巧。有天赋的人掌握起来容易一些,更多的人仍要他人指导写作技巧,这的确必不可少!只不过记得自已在读初高中时,老师在作文课上也经常指导,看的书也不少,如语文课本上的文章老师就经常分析其各方面特点。但为什么写作能力仍很平常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是缺少对写作的“挚爱”以及随时随地有写作的习惯!一句话有意识的练习写作少了,故就越来越没灵感,表达的能力也越来越差!
(二)
去年那个无雪的冬天,某个周末我实然有了写作的冲动,而且根据自己童年的记忆写了一篇自认为创作的小说,经过自己几遍修改认为还算成熟后,随即把它通过微信转发给了我的兄长,想请他帮忙修改一下。当时我虽然知道我写的肯定不怎么样,但内心还是有点小得意,毕竟是我平生写的第一篇叫做“小说”的作品。我的兄长大学是学中文专业的,工作也是从事的本行,在文学艺术上还有些造诣,我深信他更能给我以写作方面的指导。
没过几天兄长给了我热情洋溢地回答。他首先肯定了我文章写得还不错,有真情实感,但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文章显得较为平淡,缺少冲突与悬念,作为小说启、承、转、合的特点不够实出。他亲自为我文章斧正润色,也同时要求我自己再作修改,他告诉我好文章是修改得来的。最后他鼓励我一定要“笔耕不辍”,因为只有这样方能熟能生巧,最终写出好作品。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这种专业的评价,回头再看自己的所谓小说存在的问题,果然如他所说。至此我明白了我写的作品离真正的小说还相差很远。但是,不知怎的,我内心仍然很激动,就是想写一部我熟知的反映我们家三代历史的小说,并且还理出了提纲。
可是,当我真正动笔写时我才发现写作并非易事,我写出的内容十分平淡,完全就是碎碎念,流水帐,于是我认识到必须好好学习写作技巧。随即我认真阅读了几本中外关于写作的书,可以说受益匪浅,至少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悬念与冲突,懂得了小说要吸引人必须在满悬念与冲突上做文章。特别是看台湾作家许荣哲的《故事课》和凯蒂.维兰德的《小说的骨架》让我更加懂得了小说基本的结构以及写作之前拟小说题纲的重要性。于是再一次激动,又确立了准备写的几部小说的名称,并想好了他们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还为他们写了题纲。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时我发现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我该怎样把题纲和主题思想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表现出来?我清楚的知道,我观在不具备这个能力。写作技巧方面的书告诉我,必须在输出之前多输入,也就是要学习优秀作家他们的技法,先试着摸仿着写。于是我又废寝忘食地读了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王跃文的《漫水》,丛维熙的《风眼泪》和《大墙下的和玉兰》等我喜欢的作家的作品。
看了他们的作品,老实说都令我十分佩服,对小说应有的特点他们的作品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但是他们对景物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对话的处理,以及细节的描写如此生动、形象,简直比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了还贴近实际生活,实在让我自卑,因为我感觉无论如何都没有他们的“脑洞”。再加上读他们的作品时又顺便了解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基本上都是在20岁左右就发表了作品,这让我对是否能在这个年龄写出一部象样的小说信心不足!
当然,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对我认识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比如我现在在看某作家的作品或某部电影时,会条件反射地分析其结构,考察其特点,品评其处理情节的方法。但我感觉自己目前始终未能具备“脑洞大开”这个能力!
请问各位简友你们经历过这种“瓶颈”吗?恳请大家不吝赐教,眼下我该如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