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实际运用(二)中,我们知道作为父母要把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这样孩子有安全(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孩子所需要的,也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拥有无条件的爱,那么在他一生中会因为缺少这种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曾听到芭学园的创办者李跃儿分析讲述过的银川420事件,他先生当时是采访案犯的记者,这个事件当是震惊全国。
1999年4月20日凌晨,银川化肥厂附近出租车司机被杀,当四位民警赶到出事地点时,预埋的炸弹突然爆炸,三位民警当场身亡,有一位没死,却被歹徒连捅22刀……
破案后人们才知道,这几个罪犯本想抢劫运钞车,因没有武器,便设下了这个圈套夺枪。
凶案背后的故事
当记者采访案犯时,发现这六个人的犯罪团伙中,除了一人找不出家庭原因以外,剩下的罪犯都曾在童年遭遇家庭暴力。主犯一家四口被牵扯到案中,其中老大和老二是主谋被判死刑,老小和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
人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在这几位犯罪那里,却成了“逆子”。
主犯老大杨杰小时候其实很优秀,爱唱歌、爱写诗、会拉小提琴,还是个二级鼓手,在他第一次进监狱时还在狱中得过奖,人品也不差,爱帮助人、有同情心。
但是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摧毁了这一切,父亲甚至到最后没找醒悟,说:人们都说是我把三个儿子教育成这样,冤枉死我了,我在儿子身上花的心血,只有我自己知道。
实际上,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根本存在问题。一次,他边洗脚边跟老大说话,只因顶撞了他,就把半盆洗脚水连同脚盆一起扣在儿子的头上。他觉得游泳太危险,禁止又不听,于是他偷偷跟着儿子,趁其不备扑过去,把儿子的头往水里使劲摁。
有一年过年包饺子,另一个儿子杨辉擀饺子皮,突发奇想把两张饺子皮摞起来擀可能会更结实些,结果也被父亲痛打一顿。到了上学的年纪,挨打更成了家常便饭,字写得不好要打、分考得不高要打,打来打去,越打越差。父亲酒后回家,骂人并且打母亲,想打孩子们,母亲护着,挺身而出,结果被打,三个儿子吓得瑟瑟发抖。
如果说这三兄弟的父亲太过苛刻,那么他的母亲就是放纵,也许母亲想通过孩子们经历的苛刻得到一些弥补,对孩子们就过于溺爱。
老小杨辉曾说,母亲对其大哥极为纵容,这无疑也变成了一把火,把他们推上了不归路。
教育背后的影响
当然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极端个例,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自我感觉良好,虽然经历过的教育中存在某些问题,自己现在也挺不错的,没有太大影响。
没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并且还不错!可是当我们仔细自己想一想,这些点点滴滴对我们的人生是否真的有影响呢?我们是否可以让良好,变得更好呢?
我同很多人一样,从小受的教育基本上一样,被打过,被骂过,父母吵过架。所以从小暗自发誓,告诉自己,长大以后绝不吵架,更不会打小孩。
万万没想到是,结婚之后,争吵不断;有了小孩,也会打骂、惩罚。在痛苦的过程,突然惊醒自己,忽然发现自己竟成了父母的缩影。
在这里不是说父母不对,在父母那个年代,他们的角度、认知,他们做的都是对的。可现在的我们,所处的年代好过于他们,所接触的知识面也高过于他们,可是我们的行为却跟他们一样,相似度极高。
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不想通过这些例子去证明什么,但有一个真实并存在的道理,不管我们是否认同,它都存在。
父母不能够决定孩子的命运,但一定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甚至下一代……
当然这个影响也有正面的,比如传承一些好的家风,或者值得保留的家训。真正好的方法是值得传承,是长期有效的,这也是检验的一个标准。
你是否在教育中有相似的经历,或者有不同的见解,可以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