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像农作物,不同环境产生不同文化,反过来,不同文化局限于不同环境。莲藕是在泥里,苹果长在树梢,环境变了,过去的文化自然就要被淘汰,这是亘古真理。小农时代的文化再优秀,也无法根植于现代工业化社会中,最多只能作为一种史料罢了。
我们不反对传承古代文化,但我们要明白传承什么样的文化。我们传承文化中的什么?这是每个人都要严肃思考的问题。比如用毛笔写字,以前是书写方式,现在呢?只是极少数人的休闲逸性的方式,你如果大肆推崇书法,让大家都练书法,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古文古代诗词的目的主要还是了解我们的祖先曾经多么优秀,同时还要清楚,千年前的优秀只是那个时代的定格,现代文化的优秀标准已不同以往。
建国初期,实行简化字时,年轻人很喜欢,但几乎所有的文化人都反对。改革开放初期,年轻人开始用“哈喽”“OK”等蹩脚的外语打招呼,那些曾支持简化字的人们认为这代年轻人不靠谱。网络普及后,一些网络用语盛行,火星文出现,那些当年以“OK”“哈喽”为时髦的人,又开始抵制现在的年轻人。这些现象说明,不是文化不行了,而是很多人被文化淘汰了。那种像于丹一样,抱着过时的文化当成优越的人其实已成时代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