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编辑成长,不过是挣扎向前

又是一年毕业季,掐指一算,距离我毕业进入出版业已经六年了。

六年,不是一个通常会引人回忆的时间点,对于一个图书编辑,既不意味着成熟,也不意味着有什么成就,但前些日子有些事情勾起了我对过去几年的回忆,我想思路已至此,就写点东西吧。虽然在出版业这个人才荟萃的圈子里,我极其平凡,我的经历也很平淡,但是个人的经历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意味着百分百的真切经验,这些对于刚进入行业或者正准备进入行业的新人来说,也许有一点点参考价值吧。

一、坎坎坷坷地开始

我是在2010年夏天决定此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那是我大学毕业、研究生入学前那个暑假,在一家老牌出版社,我第一次实习。虽然实习工作很简单,无非看看书稿,但是出版工作给我留下深刻,我觉得编辑工作:1.很有意义;2.符合我的性格;3.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这是我作为一个实习生从表面看到而得出的简单结论。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其他更适合我的工作,但我不是一个很贪心的人,就这么简单而果断地决定了。

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因为资质平庸,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这给了我不少打击,但我也没放弃。毕业前,我跟导师说,我很希望能够做社科图书编辑。在几次实习好评的加持下,导师帮我推荐了出版社。导师的推荐发挥了作用。

就这样,2013年我开始了出版实践。虽然在这之前我也有一年的实习经验,但是正式做一名编辑,并没有什么底气,很多事情不知所措。回顾过往,起步阶段总是跌跌撞撞。

我还记得进社不久接手了一套个人文集,九册。因时间急,到校样阶段,社领导亲自帮忙协调工作,请校对老师帮忙赶时间,那时着急的我居然当着领导的面,对校对老师说了一句:“X老师,这部书稿赶时间,我前面看得很仔细了,您随便看看就好。”当时我就看到领导脸上出现一副“惊呆了”的表情,我印象极其深刻。感谢领导没有当场开除我。

后来,社里政策调整,我负责对接一个外省学术单位,但在我手里做完一个项目后,这个合作多年的单位再也没有给我们来过书稿。可能的原因是,我改错了其中一部书稿的一个内容,因为同样的错误分布书稿多处,作者在校样上很容易就发现了,我也被教训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不应该犯的差错,因为记忆偏差,过于自信,就造成了。图书出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任何的差错都会抹杀所有的付出,对此我没有异议。这件事也给了我极深刻的教训:要勤用工具书,勤查资料。

大大小小的错,过去六年我犯了不少。虽然尽量避错,但是犯错对于我这样的平凡编辑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以前实习时就听老编辑说过,是人总会犯错。这话主要是说作者的,后来也明白了,这句话也适用编辑。不过,关键还是要深刻地记住教训。当然,随着年纪增长,还是要充分运用经验尽可能避免差错,毕竟,领导能原谅新编辑犯错,可不一定能原谅老编辑犯错啊。

编辑的经验,也并非都从错误中得到,只是犯错的经历总是给人很深的印象。我想,一个新编辑如果常常用心观察,与同事、同行多交流,也会有很多收获。这些经验是集体的智慧,可能有些话暂时听了不走心,但还是有很多在日后工作中突然回想起来时能感觉到其中的奥妙。

二、懵懵懂懂地成长

虽然我对图书编辑出版这项事业有热情,但我从没有觉得自己是非常适合做这项工作的。

我的专业是编辑出版,这个专业不像中文、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那样受出版业欢迎。我能理解。因为尽管我对于专业可能更有感情,但并不意味着我有更强的学科背景支持我去争取社科类书稿,长远来说也不意味着我比别人有更强的文稿处理能力。入职没多久就尴尬遭遇前辈的直言不讳:编辑出版专业出身怎么可能做好编辑工作?好在面试时领导鼓励了一句,认准一个专业,多阅读专业书,完全可以胜任。虽然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领导也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还是给了我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只要有求知精神,有自学能力,还是有希望做好编辑工作的。直到今日,我仍然以此警醒自己,只怕有限的知识储备不能支持我更好地工作,怕长久枯燥的工作掏空自己。居安思危,也许是我在工作中最早切身体会的。

人总是有缺点,但有些缺点编辑不可以有。记得刚开始工作不久,有一次向领导汇报工作,因为新编辑无从组稿,领导给我提供了几个建议,其中一个是关注家乡文化。我说:我们那小地方没有什么文化。领导立刻纠正我:你以后要改掉这个想法,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文化。顿时我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真是羞愧。虽然日后我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选题,但留心观察,的确是我错了,因偏见而一叶障目。这件事也让我充分认识了自己是一个有不少偏见的人。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我也不指望自己突然能够变得非常开明,但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是这样的人,就会经常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是不是有偏见,平时尽量让自己了解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观点。久而久之,我发现还是有效果的。虽远不及开明豁达的境界,但是可以说少做了很多蠢事,也能在组稿时有更开放包容的眼光和态度。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见解,那就是人要成长,就要先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两年前,我离开前东家,来到现在供职的出版社,环境的改变给了我很多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机会。比如前东家是社科类出版社,现供职的是教育类出版社,社科编辑在教育社处于边缘地位倒对我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社科选题无法得到共鸣,常让我感觉十分遗憾;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顺应环境的变化思考自己如何改变和生存,后来发现,环境也在变,至少变得更包容。又比如,在选题策划方面,在前东家,我做了一年半的编辑兼营销,又做了两年半的营销兼编辑,虽然编辑工作从未断过,但是从来没有机会好好梳理自己长远的选题策划思路,但是跳槽后,我得以专心做编辑工作,就要开始考虑以后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编辑的选题方向都会与自己的兴趣、专业或其他擅长的领域紧密结合。我花费了近半年的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资源,初步构建了自己的选题策划思路,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调整、磨合,至近期,才感到稍稍安心,未来的编辑之路是可以一步步走好的,我手里也是可以出不少精品的。

在工作中成长,也意味着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找到适合的办法来使自己变得更好,使自己更适合编辑工作。比如焦急的性格,在工作中磨炼,甚至使用阿Q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变得相对平和一些。又比如抗压能力,受过几次打击,也变得好很多……

上面说的都是我这几年的长进之处,其实不长进的也有不少。比如,看稿速度太慢,为人不热络,情商不高、说话太直,以及自尊心强、脸皮薄……想想人总是要有缺点的,编辑也是人,就不勉强自己了。

不过,当我回顾过去这六年,虽然是在懵懵懂懂中历练、成长,却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我希望自己能向着优秀编辑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面向未来的态度

在出版圈混几年,很容易听到悲观的声音,比如出版业不景气、编辑没有尊严、生存艰难、纸书要亡……还有日常的抱怨,比如烂稿子、奇葩作者、书卖不出去、烦琐编务、熬夜加班、收入太差……

前段时间与同事聊天,聊到长远,她说,其实我们的人生是一眼望得到头的。几个人瞬间沉默了一阵,好像还真是这样,日复一日,一本书接着一本书,一直做到退休。

乐观的声音并不容易听见。

悲观的声音听多了,人容易变得“丧丧的”。可是,如果一直“丧丧的”,怎么能够长久坚持做好一份工作?我有时候想,既然令我们悲观的事情无力改变,能不能偏安一隅做自己的事?所以我有时候会寻求自己心理的平衡,在不太乐观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之间找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态度,就像在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想法之间寻求平衡。我知道这不能令我凸出,但我可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点事。

谁的人生不是从青丝到白发,不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呢?哪位平凡的编辑又是顺风顺水、没有怨言?然而在对大势有清醒的认识下,仍然愿意怀抱热情从事出版工作,寻求有价值的书稿并为它们努力出版,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吧。我觉得这样的勇气并不逊于避走的智慧。

前几天与朋友交流,她说她清楚地记得前几年刚入社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900元,等到几个月后通过试用期,工资到手3100元,达到当时缴税的资格了,“工资三千以上的感觉还真是不一样”,感慨万千。我也想起刚毕业工作的前几个月,因为交房租付三押一,手头已剩不下什么钱,又仗着自己已经工作,绝不伸手向家里要钱,以致有一个月到断粮的地步,身上只有几块钱,银行卡里不到100元,无法取现,当时也没办信用卡,也没有花呗,愣是吃了几顿白馒头熬到发工资那天。有一天上班走在淮海中路上,看着一路繁华的奢侈品店铺,想到自己连生存都很艰难,心中突生悲凉,百感交集。

如今,我和这位朋友都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但过去困难时刻的坚守都已成为我们事业生涯的基石,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信心之一。

这六年,或许有很多时候对于具体的工作感到极度疲惫,也有伤心难过和受挫打击的时候,也有为行业现状感到失望的时候,但我从没有觉得图书编辑出版这个事业不值得。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出版业在有人看来值得,在有人看来不值得;即便留在这个行业里的人,也是各有各的求索,有人求安稳,有人求社会地位,有人求钱财,有人求权力,有人求才华施展……就像我,所求不过是工作上相对自由的空间(当然,钱也是很重要的)。

我想,只要还有人觉得出版业是值得努力付出的,出版业就还有未来;只要我们对出版业还有所求,出版业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我心中对如今的出版业有一个浪漫的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应做的事,虽然我们所处时代的出版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从业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相信我们这代编辑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继往开来,为这个时代的进步做出出版人的贡献;而我们每一位出版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在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



最后,插播一则广告吧。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经典作品《浮想录》近期终于再版上市,此前绝版状态,读者十分关切。这几日当当网特价活动,原价45元,现价只要22.50元。精装本,值得入手阅读收藏。支持一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咸泡饭 写在前面的话:加入“简书”平台后,在首页读到不少谈论写作和出版的文章,学习别人分享的经验,觉得受益。于...
    咸泡饭阅读 1,412评论 12 17
  • 在说这个话题前,先讲几个真实的小故事。 故事一:在一次编辑部的迎新聚会中,几位年长的同事因某部书中的几处细节描写是...
    古琴雅趣阅读 806评论 0 4
  • 网站站点搭建笔记:2019-3-19一个项目开始之初,首先新建derictory站点文件夹。!!!思考布局。1.标...
  • 今天周五本来要公司要开项目会议,可是之前已经定好了要去北仑,所以只能跟汪亮请假去了。这周也完成了很多事情,自己感觉...
    Even丶阅读 125评论 0 0
  • 其实我挺喜欢科幻片的,不过我不懂这个电影到底讲了啥,一脸茫然。
    花儿的博文阅读 2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