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开年后店面生意清淡冷清,不仅赚不到碎银子,算上租金、水电、耗材可能还要倒贴。
可是去年有段时间不是生意不好而是忙不过来,是出货的效率低于顾客购买的速度,也就是供应不足,需求旺盛,供小于求。这时候顾客着急,我们更着急,既担心那3毛5毛的进账,又担心顾客生气以后不来了怎么办。那个急啊,恨不得马上吃个仙丹,变成三头六臂。
今天,下雨。匆匆忙忙备好货,捧一杯红枣豆浆,感受着扑鼻的香味和提神的温热,正对街面而坐,老神在在,大有老农守株待兔的感觉。
就这样目送着骑车的人飞速驶过,轮胎和地面的雨水纠缠出刺耳的声音,粘连粘稠的声音,雨水四处乱溅。行人更是撑着伞,神色匆匆。
生意清淡,坐着无聊。心里想今天写点什么呢:写我和简书的故事?写漓江仙风道骨的撑船老人?写回家过年的走心瞬间?还是写和爱人的生活日常?
嗯……,写效率吧,虽然乐意看的人不多,但是结合开店做生意写,例证贴切又通俗易懂,挺好。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效率越高正常情况下创造的价值越高,那如何提高呢?
一要专注,每当我不听喜马拉雅,不玩手机,不写简书小作文的时候,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很快就能备好货。而当我一心想着玩游戏的时候,有段时间就是这样,越玩越想玩,最后快到高峰期的时候货还没备好。最近也是,一直想着简书写文,备货的效率也是大打折扣。
二是预备,除了专注,准备工作也很重要,提前把菜洗好切好,盘子放好,馅准备好,你会发现开始备货的时候,顺顺当当,不会一会要切菜,一会要洗菜,一会要拌料,工作之间的转换既费神又增加了时间。
三是换工具,工具不顺手,用起来总感觉差那么点感觉,本来很快,结果会很慢,比方你常用的笔丢了,换一支就不是那感觉,效率自然低。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通过改变工具提升效率的写照,通过工业革命极大推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英国也因此一跃成为欧洲大国,重新焕发了日不落帝国的光彩。
四是找帮手,如果效率还是不够,人数来凑,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那就请帮手,夫妻档不行,喊七大姨八大妈来帮忙,能解一时所急,但不是长久之计,另外呢也影响货品的质量。那再请几个员工,相信团队的力量。当然请人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请人是要花钱的,会极大提升人工成本。
市场经济很多时候制造了很多假象,需求大于供给很多时候都是暂时的,有繁华落尽,鸟兽散的那种错觉。也制造了很多悖论,比方说你明明发现有的人卖的东西既贵质量又不好,但是就是生意好,你以为你通过提高效率,提高产能,降低价格能打败对手,最后发现被这一悖论打的头破血流,很多东西只是表层,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你也会发现,刚开业那段时间生意是真的好,又是排队,又是哄抢,猎奇的新鲜劲一过,也不凑热闹了,生意一下子冷清下来。做活动也一样,国人就是这性子,热情的快,冷淡的也快。
所以当供应不上的时候,最好通过自我提升、内部消化提升效率,先专注干活,再做好准备工作,不行再更新设备,不要盲目寻求外部动能,实在不行再请人,除非咱的生意是真的牛气,不然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