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要等到明天

从哲学角度讨论,时间具有一维性;

从文学角度讨论,时间一去不复返;

从经济学来讨论,时间就是金钱;

从物理学角度讨论,时间方向是单向的;

从生物学角度讨论,时间只会越来越“老”;

······

时间是无限的,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个道理很久以前就懂了,

可是为什么我总是要等到明天?


去年12月,第一次考六级。

一个单词都没有背过,

试卷整合起来做了5套左右,以失败告终。

今年6月再战,这次更惨。

一套完整的题都没做过,

坚持背了一个星期的单词因为各种忙碌耽搁闲置,

导致计划流产。

就像以前高中那样,

每次放假前都是信誓旦旦地计划,

一事无成地收假。


其实,是一直把计划放在心中的。

没事,还有一个月呢!

今天好累,明天一定开始实行。

那么晚了,明天再说吧。

不急,明天再正式开始。

从明天起,我一定开始···

类似这种内心独白已经演绎n次了吧。

要说内心不在意也说不通啊,

始终惦记着,就是迟迟不行动。


说好听点,叫拖延症患者;难听点,就是比猪还懒。


因为懒惰而使时间紧凑进程变慢,

但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最好不过。

然而若不改变,长期以往,必然影响极坏。

举个小例子,一个作业本来有半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由于总是“等明天”,到最好一晚拼命赶作业。

也许你要跟我说,正是因为这种急中生智,

最后作业居然还获奖了,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益。

相信有少数同学会遇到这种情况。

Ok,从眼前利益来看,这真的是令人心花怒放。

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就弊大于利了。

这最后一晚上,

你可能会熬夜来完成这一个作业,

而熬夜会让你的身体受到损伤。

(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们都在熬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好,你说就算不赶平时你也熬夜,一样的。

其实不然。

如果你敢说你几乎每晚的熬夜都是学习,我无话可说。

如果你的熬夜内容是

看小说、聊天、刷微博、看视频等,

那就大相径庭了。

前者的熬夜无论是生理和心理都在负重状态的,

需要动脑需要承受压力;

反观后者,几乎是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的,

当然,除了眼睛疲劳。

综上所诉,可得:某些“等明天”万万不可取,

除非不在乎生命。


撇去对身体的危害不谈,

某些“等明天”造成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是可以让你短期感受到后悔莫及滋味的。


再举一个小例子——买票。

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案例。

可以买票的第一天,我经常是不急的。

因为不确定具体日程,又总想着票还有大把。

算了,等过几天再看看吧,再买,不急。

但是可以改签,可以退票,

我为什么总是不买了保险呢?

吃了好几次亏,想买时没了或者成了无坐。


再举个例子——看到一份心仪兼职,

是有时间马上打电话询问或者直接面谈的,

但总是不马上行动——等改天吧!

等你行动的时候,好吧,兼职已经招到合适人选了。


“等明天”带来的遗憾,

大多数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曾经经历过。

除了懒,某些还缺乏勇气。


当“等明天”成为一种习惯,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一个阶段的时间更是有限

——每过去一个明天,就少一个明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