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

本来今天是要回学校的,但是因为天气还有睡觉原因没有去,回想这么酒的日子基本上还是以不学习为主哈哈,莫非是前面几年太卷了,现在只想能够安心把肥减下来看看书。

好像看着走了这么多的路,弯路走的不少 错路走的也不少,为什么那么多人不遗憾,或者说偶尔遗憾,因为苦难不够大,挫折也不够多。

有人说每个人都需要做错事然后自己去坐牢,吃够教训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有什么样错误的思维模式以及什么样的心性和习惯。

这些都会让我们开始激素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认知,让我们开始磨砺自己 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来改造。

说白了能有这个机会的人其实不多,因为很多人要么犯错误一次就彻底消失了不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到了极其失败的地步。

还有一些人是比较顺遂的,虽然不一定有钱,但是可能没有身体的折磨和从小到大的压力和伤害 平平淡淡,当然也比排除有大富大贵的人。

而小部分的人才属于愿意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能遇见苦难和挫折的人。

有人说修行的人一定会有磨难 说白了就是自己最鲜明的特性在社会上的失败然后到了一定地步以后不得不改变的状态和过程,这个就是修行。

我们为什么修行,因为本质上自己犯错误很多 压力很大,弯路很远,我们才知道自己好像很失败。在思维层面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自己 因为潜意识都会认为自己很厉害 不论成绩 身体或者做生意的能力,好像都在证明我们值得成功和被爱。

但是一旦有压力和苦难的时候 那么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这个说明我们的一定运气不好的情况下,没有介入自己的意识,从而导致自己的失败,可以归咎于运气,但是你想走出来还是得归咎于自己很多自以为是的点 其实一文不值。

所以我们会说到了社会上有巴掌挨 因为自己认为自己很厉害,但是实际上很一般的结果。

其实一部分人可能放弃了 还有一部分的人因为经历的磨难从而提取了很有价值的信息,被人总结或者自己总结成原则 这个相当于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模板。

当然会有人认为自己很厉害 然后不信或者胡乱去做 一部分人不愿意去为自己的心性打磨 那么就会失去巨大的生命力 难以活出自己的风采。

当然更有人愿意为了自己去修炼,总结自己然后形成了原则。

我们总在说怎么成功怎么失败怎么发财怎么交朋友,好像一直在寻找新的答案,但是真正能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原则,我们会知道一些事情的框架。

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做不好,而是环境不好,不是自己不厉害而是没有掌握原则,我们不懂最本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关键在哪里纪要走完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我们要时刻谨记一些指针因为我们才会时刻记住。

因为大多数人是属于遇见挫折才长记性而我们可以时刻记住原则 看看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不是符合一些原则,然后来做事情。

很多人都在寻找底层逻辑,这个就是底层逻辑嘛我们有了先人的经验,我们才会知道怎么做事情做什么。

我一直觉得有原则看起来很高大也可以很朴实,但是真正的行为的指针实际上就是简单,深刻,精炼,这样才是我们真正遵循的东西。

我们过的不够好可能是因为自己太乱我们过的好了很大概率是因为我们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个是不可突破的。

太多人死在了自己的欲望和狂妄上,而开始可能会知道原则,但是成长以后会觉得自己更厉害。

说实话哪个时代没有厉害的人呢?别人还是会失败甚至死亡,总结经验。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走捷径,我们认为自己很厉害很可能是不知道后果痕冲动,一旦我们知道了那么我们会发现自己才是那个不懂的人。

父母总在教育小孩要怎么做才更好,就是吃了亏看见了别人怎么成长的,当下的我们也是一样,看见别人怎么做才行,自己要怎么做。

做最乐观的自己 掌握原则 做事依靠原则,那个时候也许我们不会问成功要怎么来,而是说掌握原则框架就去做吧,答案自然会在里面 我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假以时日的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秋天的大栗阅读 4,753评论 1 13
  • 我学到了一种很好的恐惧犯错的意识,这把我的思维定式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了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我清楚地看...
    宜钦阅读 832评论 0 2
  • 来源:大V商业(ID:V-VIEWS) 张小龙的产品观,是发现并运用这至简的规则。没有复杂的公式,往往是一个直击灵...
    刘佳敏_a14c阅读 4,367评论 0 1
  • 产品的基本原则 这部分主要涉及产品包含的三个元素:人、规则、环境,其中人又分为个体人和群体。 一、 人,个体--用...
    言射手阅读 3,853评论 1 8
  • 今天阅读了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这本书早有耳闻,这位作者也是早就接触过,只不过一开始知道的只是他讲经济方面的内...
    日新之旅阅读 3,0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