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同学的预答辩。很久没有参加答辩会了。原来,我几乎是都参加。
之所以选择参加,最主要是想看一些东西。同学的论文题目有“驱动机制”几个字。这也是我想了解同学为何能迅速完成的原因。
目标驱动。目标非常明确。工作数年后再次取舍选择,一定是有了清晰的定位。这便是最大的驱动力。
老师们的意见给的很犀利和中肯。优秀的论文的最后定稿,很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老师们的点评,修改意见等。
今早,我送女儿上学,带着儿子一起。快到校园的时候,被创红灯的一位男子撞倒了,摔了一跤。还好,我们母子三个都无大碍。今天一天都是琐碎,在家里。爸感冒了,只能自己带孩子。每每这个时候便觉得很多好像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自主。
送了女儿回来,带着儿子路过进香河路,在附近玩了一会儿。路口有块石牌上写有金色的“梅庵”两字。隔着围墙,看到了那颗六朝古松。
曾经明朝的国子监就在附近。最近明白了南雍的意思。很开心。我们都喜欢溯源,了解了源头,就仿佛拎到了纲绳。学历史是很重要的,有了历史的知识,才有了坐标系,格局和眼光。
说到国子监,疫情全封闭期间确实有几次感觉到“监”的感觉。不过是自由更大,无论思想或言论。
也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刑满释放的老人,在被释放后,却不能正常生活,解放思想,而选择了自杀。安迪的心却是自由的,尽管身陷囹圄。他欣赏、播放莫扎特的音乐给大家听。他用诸多的行为诠释着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帮助着别人。
人生来是自由的,而我们却无时不在不自由之中。是吗?因此,我们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