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用随身听插磁带听流行歌曲,一盘磁带有十二首歌,把它放进随身听里循环播放,插上耳机,是一件很潮流的事。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把随身听放到书包里,带到学校,插上耳机上课偷偷地听歌,被老师发现没收了,等到毕业了老师也没有还给我那个伴随我多年的随身听,我心痛不已。
那时候音像店比较多,我喜欢逛音像店,每次走进音像店都能看到四面的墙上铺满了音乐磁带,虽然磁带很多,可我没有钱买正版磁带,只能买盗版的,可我没觉得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几个学期下来,家里的磁带装满了一鞋盒,我如视珍宝。
中学时磁带逐渐退出音像市场,随身听也就慢慢地变成了时代的标签,退出了历史舞台,很难在商场里买到,随着磁带的消失,我的随身听也光荣下岗 ,再无用武之地。我长大了,母亲便把我那些磁带都扔掉了,那时候我没觉得可惜,可现在想来如果能留下一个做纪念品就好了,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看到那些老旧的事物,我会莫名的感动。
几年之后,音乐唱片异军突起。那时候周杰伦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凡是有流行音乐播放的商店必有周杰伦的歌。他的歌惊艳了一大批青少年,我也不知不觉爱上这个年轻歌手。这个时期家里多了很多音乐CD,周杰伦的居多,其中又以盗版光盘占绝对优势。我只有两张正版CD,一个是《十一月的肖邦》,另一个是《依然范特西》。在CD大行其道的年代,他的音乐就是符号,他代表着学生的青春时代,代表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现在的我们早已三十而立,已不会迷恋任何人,所谓的喜欢全都变成了怀念。
到了我的高中和大学时代,CD逐渐呈现出被淘汰的趋势。网络迅速普及,免费电影和音乐铺天盖地涌进学生视野,随之而来的是比随身听轻巧许多的MP3。我的第一个MP3是表哥给我的,这款叫魅族的神奇播放器是用电池的,配有一块充电器反复充电,内存极小。尽管如此它也比一盘磁带和一张CD的容量多很多,没想到电子设备的发展如此迅速,没过多久就出现了MP4,大学的时候抛弃了MP3,用上了MP4,这东西满足了我躺在床上看电影的小愿望。
到了大三的时候终于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笔记本,从此和网吧告别,我曾经费尽心思想得到的电子科技产品,如今都成了古董。而如今,付费歌曲已经大行其道,同样需要花钱听歌,我却不愿把钱花在网络付费歌曲上,道理是同样的道理,可听歌的方式相去甚远,我非常怀念用随身听听磁带,用VCD听专辑的年代。在他们身上你能看见自己追逐时尚潮流的影子,科技的前进是为了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让人们随时随地体验着作为人的尊贵和价值,但科技走得太快,我竟然不知所措。大学时买的笔记本到现在已经七个年头了,早已被我束之高阁,两年前买下的人气爆棚的智能手机被一代又一代的旗舰机覆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时尚这种东西真的追不起,它发展的速度永远比我们工资增长的速度快,它更新换代的频率永远比我们的观念超前,追求时尚,不如追求一种更好的生活品质,既能应对日常所需,又能满足身心的愉悦,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