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送考:“旗开得胜”背后的送考文化

6月7日,备受瞩目的高考拉开帷幕,打开微信朋友圈和视频软件,基本上都是关于高考的消息,以及对参加高考的1335万高考生满满的祝福。


每一年的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应届高三的学生,还有高三学生的父母、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在为高考提供保障,都在见证这紧张、期待与祝福的“高考时分”。


高考第一天,当早上太阳逐渐升起,城市的街道还裹着一层薄薄的晨曦的时,考场外早已汇成了一片流动的红色海洋。而在这一片红色的海洋中,有一道让人瞩目的风景,成为了如今高考考场外独特的文化风景。


这是身穿不同颜色、各式旗袍的母亲们,她们肩并肩地站在考场外,目光坚定而温柔,却也带着紧张与期盼,她们将自己内心那份含蓄的祝福,凝聚在“旗开得胜”这四个字中。


承载着“旗开得胜”的旗袍,在这看似简单的祝福背后,其实隐藏着有着悠久历史的送考文化。


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作为庄重而神圣的传统习俗——登科送考,承载着人们对知识与才能的深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在古代,“状元及第”“金榜题名”是人们对考生诚挚的祝福:“状元及第”,期待考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金榜题名”,祝福考生成功入仕,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除了吉祥祝福语外,古人还会祭拜文殊菩萨,以期可以开启考生的智慧;祭拜文昌帝君,据说其是我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祭拜魁星,因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所以其有“魁首”“魁元”的说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古人的“状元及第”“金榜题名”及其他的考试吉祥祝福,至今仍然是人们对考生的殷切祝福。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既传承着千年的智慧与力量,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勤学奋斗,为实现个人梦想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努努力。


除此之外,在古人的服饰上还蕴藏着关于登科文化的吉祥纹样:


看,“五子登科”,来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指的是窦燕山五子都登科及第的热闹场景,是人们对子孙科举成功的深切期望,通常会以孩童或是公鸡为象征;“连中三元”,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夺得解元、会元、状元的成就,通常会采用三只仙鹤、凤凰或是元宝的纹样……


而“旗开得胜”的历史,可以追到我国古代的战争与祭祀活动。在冷兵器时代,旗非仅是标识,更是军队的魂与眼。


《诗经·小雅·出车》中“设此旐矣,建彼旄矣”的描绘,让我们看到旗帜在行军布阵中的核心地位。周代典籍《周礼·春官·司常》更细致记载了“九旗”制度,不同形制、图案的旗帜,承载着指挥进退、识别敌我、凝聚军心等重大使命。


战场上,当一方主将号令挥动,战旗迎风招展,锐不可当的攻势随即展开——此情此景,正是“旗开”最原始、最炽热的表达。那旗帜猛然展开的一瞬,凝聚着统帅的意志,点燃了全军的战魂,成为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节点。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旗帜不单单是代表着战争与胜利,而且还蕴藏着吉祥、繁荣与好运的寓意。


时光流转至今日高考,这份穿越千年的精神期盼,以更富创意与温情的形式绽放。考场外那一道道旗袍的风景线,是“旗开得胜”古老意象在现代语境下的诗意新生。


旗袍之“旗”,巧妙暗合古战旗之“旗”,母亲们以这种无声的着装语言,将千年祝愿披挂于身。


在服饰的颜色选择上,送考人穿红色,代表着“第一门考试考个开门红”;绿色则代表“高考出行一路绿灯”;灰色+黄色,则代表着“考完之后走向辉煌”……


有些家长会手举向日葵,表示“一举夺魁”,而在广东地区,有些家长会拿着甘蔗和香蕉,代表着“有蕉(朝)一日,掂过碌蔗(一切顺利)”……


考场内学子们凝神执笔,沙沙书写未来;考场外,那无声的“旗语”如千年之约般悄然传递。


高考战场的“旗开得胜”,不过是漫长人生战役中一次嘹亮的冲锋号角。它提醒我们:每一次郑重其事的“旗开得胜”,不仅是对当下拼搏的祝福,更是对民族精神图谱中那份敢于亮剑、志在必得的进取心气的遥远致敬。


下一次,当你在人生重要节点前,无论是以传统方式还是内心信念升起这面“旗帜”,请记住:你并非孤身一人举旗。你正与无数曾在命运隘口前奋战的祖先并肩而立,你正调动着一种穿越千年的磅礴精神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晓琪,苏目水.高考送考服饰设计研究[J].西部皮革,2024(07):120-122.

[2] 罗夏梓平.高考“送考文化”解读——兼论民众日常生活的“民俗性”[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39-44.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多平台创作者,花茶养生达人,著有散文合集《幸福那些小事情》。读书养人,花茶养生,用读书和花茶成就健康、不断成长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